放着半残的蜀国不打偏要打东吴,曹丕的操作有多迷?

公元221年,称帝之后的刘备时年60岁。这个时候,当年和刘备一起起事的关羽已死,这就无形中给了刘备成倍的压力,自己多年来一直高挂“匡扶汉室”,“王业不偏安”的旗帜眼看可能无法实现了,于是刘备借着为关羽报仇的由头,尽起蜀国之兵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名义上是为了夺回荆州,但事实上就是是想一棒子直接敲死东吴,然后以此为基础再和魏国决战进而一统天下。但令刘备想不到的事,他欺东吴没人,但却事与愿违,最后被火烧连营七百里,自己也因战败而气死于白帝城中。蜀国王业之梦也就此陨落。

放着半残的蜀国不打偏要打东吴,曹丕的操作有多迷?

此战中,刘备可以说是几乎把所有家当都搭进去了,阵亡数万人,历史书《傅子》里面更是如此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人,而刘备仅以一人单骑身免。这里可能会有人觉得,不就是区区8万人马吗,一点都不多,应该没有动了蜀国筋骨。这种思想其实是严重错误的,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刘备全盛时期,全国带甲之兵将也不过16万人左右。而刘备一战就丢了8万人马,还都是精锐之师,能征善战的将领更是损失无数,此时的蜀国说是半残之躯,任人宰割一点都不过分。

按道理来说,在三国鼎立局面之下,东吴和蜀国相争必有一伤,作为旁观者的魏国应该在这个时候坐收渔利,一举发兵拿下已经躺下正在进行急救的蜀国才对。而曹魏的曹丕也确实行动了起来,不过他的动作和行为却很令人迷惑,他不去打容易得手的蜀国,反而偏要跑去和获胜的东吴去硬碰硬,结果呢,在攻打吴国时还被干输了。对于曹丕的这个操作,很多人想不通,难道曹丕觉得蜀国也没别的地了不值得打呢?还是觉得要打蜀国只能从关中打汉中,这段路太过崎岖曹丕不想爬山?

放着半残的蜀国不打偏要打东吴,曹丕的操作有多迷?

对此小编觉得,曹丕能够接过曹操大盘并把一帮老臣干的服服帖帖的,就凭这点上,他肯定不是傻子,打东吴不打蜀国应该有他的考量。小编觉得他的考量不外乎以下两点。第一点,汉中不好啃,起码比东吴难啃。要知道虽然当时的蜀汉经过了夷陵之战国力大损,但损失的兵力主要是益州本部兵马。而防守魏国的汉中兵力并没有损失。在当时,汉中本来就是天牢地形,只要有优秀的指挥官和得体的措施,基本上是不会丢的,后来王平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后来之所以玩蹦了,那是姜维自己玩崩的,虽然他本意是想干一把大的。而此时守卫汉中的可是对魏国很了解的魏延。

第二点,还没有到决战的时候,需要平衡。东吴在夷陵之战胜利之后,一直想扩大战果进攻白帝城的,为此他们也没少和曹丕频送秋波,打算两家平分蜀国。但问题是,魏国面对的是魏延重兵防御的汉中,还有诸葛亮蹲在成都做后援,就算魏延打不过,他把仓库一烧,百姓一撵,还是能把曹丕恶心的不要不要的。退一万步讲,哪怕最终曹魏打下来了,剑阁之固,蜀道之难,也没那么容易突破,而陆逊要是溯流而上,长驱直入,孙十万再在东边牵制你,谁先到成都都不好说。最好的结果是孙权东线败走,陆逊入蜀失败,曹魏打下汉中,徐图益州。可是最坏的结果是孙权威震淮南,陆逊长驱直入成都,曹丕还在汉中耗着呢。无论哪一条,都对曹魏不利。于是乎,曹丕干脆就打东吴,给蜀汉喘气的机会,再等时机。

放着半残的蜀国不打偏要打东吴,曹丕的操作有多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东吴   蜀国   白帝城   益州   魏国   剑阁   蜀汉   关中   汉中   人马   长驱直入   成都   兵力   决战   损失   操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