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来之不易,我辈更需珍惜

和平来之不易,我辈更需珍惜

东京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中国健儿们的英勇表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既兴奋又感动,兴奋地是他们的在这本届奥运会上又创造出了傲人的战绩,让世界再次看到了中国;感动的是我们对于运动健儿的包容与理解。与往些年相比,我们对于本届运动员的表现更加地宽容,我们有赢得勇气,更有接受失败的气魄,这就是我们的大国风范。

在本届奥运会,相信大家都关注过这样一则新闻,北京时间8月1日,中国选手巩立姣在2020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铅球决赛中夺得冠军。赛后巩立姣激动得流下了泪水。在接受赛后采访时,巩立姣说:“这一刻我等了21年,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我今天就实现了。首先我得感谢国家对我的培养,因为没有国家,就没有现在的我。我还要感谢我们的团队,他们都很辛苦,都很渴望我拿到这块金牌,所以说我这枚金牌不仅仅属于我自己,更属于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看完这则报道,不知道大家都有什么感触,但是当我听到“首先我得感谢国家对我的培养,因为没有国家,就没有现在的我”这句话时,我内心是无比激动地,“没有国家,就没有现在的我”,国家没有放弃她,没有放弃对她的培养,才成就了她今天的成绩。所以说一个强大的国家才是一名运动员最强有力的后盾。

和平来之不易,我辈更需珍惜

大家还记得东京奥运会上那位哭泣的希腊举重选手吗?来自希腊的运动员叫做西奥多罗斯·亚科维迪斯(Thodoris Iakovidis),为了能参加奥运会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比赛表现却令他自己感到失望,在采访中,他说到自己的发挥不够好,在说话的同时也是泪流满面,让人感到心疼。更加心酸的是,这位运动员说到他已经无法再坚持下去了,并且透露了自己在运动生涯中几乎没有收入,这次来参加奥运会获得的唯一生活津贴还是从体育联合会那里争取的,并且仅仅只有200欧元,与其他运动员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没钱进行物理治疗,生活和运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迫于无奈,他说出了自己将要退役的艰难决定。大家要知道希腊可是奥运会的发源地,希腊选手对于奥运自然是无比重视,而这位选手为了奥运会,也是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即使这样,因为国家内部的骚乱,社会的不稳定,财政资金的紧缺,已无法支持自己的运动员。

和平来之不易,我辈更需珍惜

看到这一幕的中国人,或许会感慨,但回想奥运会历史上,我们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32年,那时候我们的国家也是正值战乱,国内局势极不稳定,财政更是匮乏。当时仅有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他叫刘长春。他不远万里、远赴重洋到达了美国洛杉矶,参加第十届奥运会。此次奥运会上我们中国队虽未取得任何奖牌,但这是我中国健儿首次出现在了奥运会的赛场了,正如当时报纸所报道的那样,“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望君奋勇向前,让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和平来之不易,我辈更需珍惜

回望历史,距离这次的奥运会已经过去了近90年,如今的中国已不是近代之中国,但我们的运动健儿依然与当初一样,拥有着强烈的爱国心、报国情。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38金、32银、18铜,奖牌数88枚,不论是金牌数量还是奖牌数量,都位列世界第二位,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成绩。

和平来之不易,我辈更需珍惜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体育事业,都离不开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离不开强大祖国的无限支持。大家肯定还记得那位从战火中奔赴奥运赛场的叙利亚12岁小女孩亨德·扎扎,她是东京奥运会上最年轻的乒乓球选手,也是叙利亚历史上首位参加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运动员。虽然战火没能打击这位女孩的意志力,但我们更期望没有战火,我们更愿意扎扎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可以获得更好的运动场地,有更好的运动保障。扎扎拼搏和奋斗的故事也感动着中国,目前扎扎已接受中国邀请,不久的将来扎扎将到中国接受乒乓球训练。消息一经爆出,就有网友在留言中写到:“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温良恭谦,在奥运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我们曾经历战火,曾家破人亡,曾流离失散……我们经受过战争的创伤,所以对于身处战火中的人民的遭遇能够感同身受。

和平来之不易,我辈更需珍惜

和平来之不易,我辈更需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我辈   叙利亚   和平   希腊   东京   健儿   来之不易   奖牌   战火   乒乓球   中国   运动员   金牌   选手   奥运会   珍惜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