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岛海战: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一炮

丰岛海战

机 管 局

丰岛海战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一炮。

伺机侵略中国的日本借朝鲜东学党起义之际发兵朝鲜,和中国船舰在朝鲜丰岛海域相遇,日本公开挑起丰岛海战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一炮。伺机侵略中国的日本借朝鮮东学党起义之际发兵朝鲜,和中国船舰在朝鲜丰岛海域相遇,日本公开挑起战火,清军不得不迎战。此战之后,清政府正式向日本宣战,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明治政府自19世纪70年代起,

组建近代化军队,侵犯中国台湾,吞并疏球群岛,并伺机侵略朝鲜和进一步侵犯中国。1894年5月,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即派兵赴朝,进驻牙山。日本借机也出兵朝鲜。不久,朝鲜政府同东学党达成妥协。清政府命入朝军队集结牙山,准备撤回,同时要求日本撤军。日本拒不接受,随后挑起武装冲突,企图以武力控制朝鲜。

清政府为增援牙山孤军,派北洋海军巡洋舰“济远”、“广乙”,训练肌“威远”,炮舰“操江” (运送武器物资) ,由“济远”管带方伯谦率领,护送运载援兵的“爱仁”、“飞鲸”、“高升”三艘雇佣的英国轮船赴朝。

开端

清政府海军“济远”和“广乙”两艘中国军舰7月23日抵达朝鲜牙山,掩护运送清军的运兵船在牙山登陆后, 25日拂晓离牙山返航,在朝鮮丰岛海面,遭遇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及"秋津洲"三艘日本军舰,这三艘军舰以高航速、高射速为技术特征。

根据日本《近世帝国海军史要》描述,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在前一日(7月24日)下午离开主力舰队,并计划在7月25日清晨,在丰岛海面与通报舰“八重山”舰及旧式巡洋舰“武藏”舰会合。但是并没有如期发现上述二舰。在搜索二舰的时候,约上午6时间许,发现了两缕烟柱,即从牙山归航的“济远”舰和"广乙”舰。第一游击队加大航速向二舰接近。

交战

7月25日7时20分许,第一游击队与“济远”和“广乙"两舰互相发现,双方即时下达战斗准备命令。第一游击队航行于狭水道,于战斗不利,便南下诱敌至宽阔水面。7时45分许,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首先开炮, (日方称在双方距离3000米时, "济远”舰首先开炮)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军舰随后还击,两军展开激烈炮战。日本军舰在吨位、火炮、尤其是射速方面,较中国军舰占较大优势。"济远”号开战几分钟后即开始向西逃跑。

福建船政局自制炮舰"广乙”冲入日本舰队中,利用硝烟和薄雾掩护,企图向日本军舰发射鱼雷,在"秋津洲"肌、“浪速”舰压倒性的火力打击下受重伤,船身斜,人员死伤。于是向海岸方向退出战斗,在朝鮮十八岛附近搁浅,纵火自济远”舰伤亡惨重,大副沈寿昌在肌桥上被日军击中,脑浆进裂、染红管带方伯谦衣服,二副柯建章腹部也遭日军炮弹贯穿。

8时10分日舰以时速22.5节的"吉野"舰、“浪速”舰穷追“济远”舰不舍。8时30分, "济远”肌降下龙旗,悬起白旗。日舰追近,“济远”舰又加挂日本海军旗。“浪速”舰发出信号勒令"济远”肌立即停轮。

此时载有第二波增援朝鲜清军并悬挂英国国旗的英国“高升”号商轮和满载军械的“操江”舰先后驶来。“高升”号当时是由英国船长T.R.Galsworthy受清政府特许航行,船上有多名西方顾问和船员。"济远”舰却不顾本身护航运兵船的命令,抛下“高升”号轮船继续逃跑,仅以尾炮攻击“吉野”舰。日本海军第一游击队中留下“浪速”舰拦截"高升”号,以"秋津洲"舰拦截“操江”舰。"吉野”舰独自追击"济远"舰。

12时38分, "吉野" 渐次逼近“济远”。"济远”发尾炮三发炮弹命中, "吉野”受创转舵撤走。

9时15分“浪速”发出信号勒令"高升”号“停轮”、"下锚”。之后由"浪速”舰派出军官登船检查,命令“高升”号跟随"浪速"行驶,意在俘虏“高升”号。英国船长TR.Galsworthy抗议后表示服从。之后“浪速”舰再次命令“高升”号立刻跟随其行驶。“高升”号上的清军官兵发觉并阻止了英国船员的行动,并愤怒地宣布誓死不降。之后,清军官兵将英方船长TR.Galsworthy看守了起来。船长TR.Galsworthy要求发信号再与"浪速”舰交涉,内容是以未知宣战为名,争职将船驶回大连或旅顺。“浪速”舰再次派员交涉,但不接受“高升”号提出的要求。交涉结束后, “浪速”舰发出"船员离舰”的警告。清军官兵不允许任何人离开"高升”号。船长T.R.Galsworthy要求“浪速”舰再派出小船。“浪速”舰予以拒绝,并且升起代表攻击的红旗。英国船长和其他西方人士随即跳船。清军认为洋员系临阵脱逃,开枪射击船员。日军对"高升”号开炮,清军步兵以手中各类武器还击。

13时, “高升”号被“浪速”击沉,此时西方船员与清军官兵多数落水,日军以机枪向落水人群扫射。船上所载清军义胜前营300人、通永练军左营500人、亲兵前营炮队100人、北塘水雷营35人,分别由吴炳文、骆佩德、许天才、张砚田管带,除200余人获救外其余全部遇难。英国船长TR.Galsworthy和两位西方船员被日方挽救。德国顾问冯-汉纳根少校游到岸边。

14时, “操江” 被“秘津洲" 俘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甲午战争   海战   兵船   管带   朝鲜   英国   军舰   船员   日本   游击队   日军   船长   舰队   中国   中日   清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