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空城计,两个绝顶聪明人心照不宣的好戏

空城计,小说《三国演义》中最广为人知与津津乐道的情节之一,在一般看来那是诸葛亮绝顶智慧的体现,成功的吓退了司马懿。然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整个空城计的故事,有着很多的不寻常之处,按现在的说法是“细思极恐”。

一出空城计,两个绝顶聪明人心照不宣的好戏

冒险的诸葛亮:

“诸葛一生唯谨慎“,这是司马懿对于诸葛亮的评价。

但在空城计中诸葛亮却大大的冒了一次险,如果说马谡失街亭,导致司马懿大军长驱直入,诸葛亮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不得不摆出空城计以应对,冒险是迫不得已的话。

那么诸葛亮端坐城头,焚香抚琴这玩得就有点大了。毕竟诸葛亮不是长板桥上的张翼德,能一边弄出灰尘疑兵,一边还大喊谁敢与我一战。要知道在西城如此小城,哪怕司马懿就是相信诸葛亮真有伏兵,但不用进城,只要派出几百弓弩手对着城墙一次覆盖射击,诸葛亮恐怕就要game over了。

对于一生谨慎的诸葛亮来说,登城过于冒险了,毕竟对于魏军来说,击杀诸葛亮的诱惑很可能比消灭蜀军主力还大。

诸葛亮为何如此,这里先不解释,再看看司马懿。

谨慎的司马懿:

在空城计中,司马懿得报之后,第一个反应是笑而不信。但既然不信了,司马懿也没有让前军做试探性攻击,反而立刻止住三军,然后自己亲自去查看。三国演义的原文是如此的。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可见在整个空城计中,司马懿的只做了三件事:

一、听到诸葛亮出现在西城,并摆出这样一个阵势之后,立马要求全军停止前进;

二、亲自上前,确认诸葛亮是否就在西城;

三、确认诸葛亮本人之后,未做任何试探与攻击,立马掉头退兵;

也就是说,在整个空城计中,司马懿并未对西城有无伏兵等情况,进行过任何试探,坐拥大军占据绝对优势的他,唯一确认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诸葛亮就在西城中,确认之后,他便退军了。

这哪里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司马懿的这种做法已经有谨慎过头的嫌疑了。若是仅仅因为诸葛亮现身一下,司马懿就不敢交锋,那魏国这边干脆投降不用打算了。

惺惺相惜的生死博弈:

人们常说,最了解你的一定是你的对手。诸葛亮与司马懿无疑就是这样的两个人。

和蜀国的五虎、魏国的五子这样一般的将帅不同,诸葛亮与司马懿那都是可以出将入相的人物,他们拥有比一般将领更为长远的战略与政治眼光。

司马懿之所以能够被重新启用,就在于魏国无人能挡住诸葛亮的锋芒。简单来讲就是诸葛亮在,那么司马懿才有存在的必要,诸葛亮若亡,那么司马懿恐怕也难逃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命运。这一点司马懿自己清楚,而诸葛亮心里也明白。

所以诸葛亮不能死,至少在司马懿能够把控大局,稳住朝中局势前不能死。

但司马懿又不能放掉诸葛亮,在十五万大军面前放掉敌国宰相兼敌军统帅,这样的作为形同叛国。抓住诸葛亮,鸟尽弓藏,司马懿可能还能落个终老山林的结局,当着大军的面放走诸葛亮那就真是自己找死了。这一点,诸葛亮清楚,司马懿自己自然也明白。

所以诸葛亮需要给司马懿一个台阶下,让司马懿有一个退军的借口。

一出空城计,两个绝顶聪明人心照不宣的好戏

空城计司马懿有没有看破,很显然司马懿看破了,作为久经战阵的统帅,西城这样的城池能有多少兵力,需要多少军队的埋伏才能对他的十五万大军构成威胁。

司马懿心里不会没数,他之所以完全没有进攻,甚至连试探进攻都没有。就是因为看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知道只要一打便必然露馅,这出戏就唱不下去了。

诸葛亮是否知道司马懿看破了空城计,答案同样是肯定的,因为诸葛亮其实就怕司马懿智商不够,看不破他的用意,事实证明司马懿果然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望,成功的看出了诸葛亮的用心。

在说回开头诸葛亮冒险坐在城头一事,诸葛亮之所以如此,其实用意只有一个,就是向司马懿表明,我诸葛亮就在西城。

因为对于司马懿来说,不能杀的只有一个诸葛亮,蜀军的其他将领和城池他是绝对不会客气的。而司马懿长驱直入并不知道诸葛亮实际身在何处,要想司马懿退兵,诸葛亮必须亮明自己的存在,诸葛亮的公开现身,这是此计所必须的。

否则仅凭疑兵之计,以西城的规模,以司马懿的军力他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必定挥师攻打。

正因为知道这个关节,诸葛亮才会坐上城头,向司马懿昭示自己的存在。而司马懿的表现确实也没有让诸葛亮失望,一听说诸葛亮在,他第一时间就让全军停止进攻,然后亲自确认,在确认了诸葛亮真的在之后,立马转身就走。

空城计诸葛亮不是为了骗过司马懿,而是为了骗过其他人给司马懿一个台阶下而已。

司马懿果然心领神会,借坡下驴,转身就走。两个聪明人在十余万大军面前,毫无征兆,毫无配合的隔空演出了一出好戏,不但彼此都清楚的把握住了战场的局势以及整个后续的政治大局,并且都成功的预料到了对方的做法和目的。

哪怕是最后两个人对于空城计为何成功,司马懿为何退兵的解释都是那么的不约而同。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一出空城计,两个绝顶聪明人心照不宣的好戏

无论是拍案叫绝的蜀军众人,还是有些愤愤不平的司马昭,比之司马诸葛总是差了一筹,只看到了空城计的本身,没有看到隐于其后的含义。

所以聪明人还是喜欢和聪明人说话,而有的时候,如果是两个绝顶聪明的人,话都不用说,类似诸葛亮这样只要坐上城头让司马懿看到,而司马懿只要远远看了一眼,便一切了然于心,不用多言。

所以一出空城计便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绝顶聪明人,心照不宣的配合下,演给周围人看的一出好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空城计   聪明人   魏国   西城   鸟尽弓藏   司马   疑兵   长驱直入   城头   这一点   惺惺相惜   心照不宣   城池   统帅   好戏   大军   谨慎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