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学英语,孩子间的差距竟是这样拉开的……

前段时间丁延庆在短视频上吐槽自己的女儿是学渣:“我是六岁就把新华字典都背下来了,就像我闺女这么大。

我天天给她辅导学习,我真是……你感慨这是天道,没办法,我老婆北大毕业,俩智商都低不了,对不对?我小时候是神童,对不对?

我那闺女跟我们那是差太远,那没办法,你必须接受这东西。你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网友感慨,“原来北大教授也会为孩子的教育而焦虑”,“心里平衡多了”丁延庆的女儿之前在昆明长大,一直没上过任何课外班,也没上过幼小衔接,去年,零基础入读北大附小一年级。

她是全班唯一一个没有上过任何课外班的孩子,都不知道上课是什么样的。结果英语课一上来就是全英文教学,她都没见过。

之前,丁延庆就听说海淀的孩子非常厉害。有个段子——5岁孩子会1500个单词,够不够?在美国可能够,在海淀不够。丁延庆震惊地发现,这真的不是段子!


同样是学英语,孩子间的差距竟是这样拉开的……

有一天在海淀公园,他就问了一两个家长,他们的孩子全会背上千个英语单词。

他女儿的成绩倒数第一,而且跟倒数第二名的差距很大。十进位加减法通关,一分钟要做对多少个,她永远过不了,几次也过不了。

最后别人都过了,她还过不了。后来老师说你背熟,一分钟做40道题,她做对了38个,说差两个也过吧。半学期过去了,女儿一颗小红星都没得,好多同学都贴满整本了。

同样是学英语,孩子间的差距竟是这样拉开的……


这时候,丁延庆也有点焦虑了。“我怕女儿被贴上标签,失去信心。我赶紧给她恶补。”

丁教授还说,北大教授的孩子,很多都考不上北大。这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现象。“青出于蓝,却未必胜于蓝”的失落和遗憾,正在成为无数家长心里的痛。

01

就像“英语有用”VS“英语无用”的争论在网络上一直喋喋不休。

“有用论”的观点无需赘言,“无用论”认为:学了10多年英语,说的最多的还是“哈喽”、“拜拜”;再加上中国强大了,机器翻译技术也逐步成熟,学习英语确实投入回报比太低。

熟练掌握一门语言,就能和更多人交流,这是大实话。而更多交流,必将促进思考、触发创新,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B站上的一位Up主何同学上热搜了,这一次,20岁的他在自己的卧室里连线采访了苹果CEO库克。表达流利,问题逻辑清楚,交流张弛有度,难怪网友看完视频后称何同学是“梦中儿子”。

同样是学英语,孩子间的差距竟是这样拉开的……


英语在当今世界,已经不再是“英美国家的语言”,全球大部分文献、出版物都是英语书写。做学术、查阅参考资料、参加国际会议等等都是必备技能。

比如,操作系统代码都是英文写的,大多数技术资料也是英文的,这个很要命。

到了软件工程、自动化、机械等一大批理工科。比起传统文史专业来,理工科英语不好简直要了亲命。

同样是学英语,孩子间的差距竟是这样拉开的……


引上面这些例子,不是说用英语写的内容一定就比中文的强,而是想说,在大部分内容创作都用英语进行的今天,会英语,必然多了份选择。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当然可以假设孩子们用不着英语,他以后就生活在中国,中文书、中文电视剧就够他看的了。

但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不愿意提前为孩子关上一道门。

就像龙应台那句劝儿学习的话:“努力学习,用功读书,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较,而是为了拥有选择的权利”。


同样是学英语,孩子间的差距竟是这样拉开的……


我们努力赚钱,给孩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不就是想让孩子有更多选择权吗?

02

还有一种声音,说机器翻译技术能够让人跨越语言障碍。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将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然而目前,机器翻译还有太多不足。语言在语境中诞生,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有特定的语境,但机器无法了解。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机器翻译会把“你好菜呀”翻译为“You are so vegetable”。

同样是学英语,孩子间的差距竟是这样拉开的……


也许未来十年、二十年后,机器翻译能更进一步。但在等待的时候,学英语还是刚需。

英语一定要学,但咱们英语教育也确实存在问题。在小易看来,不是我们太过重视英语,而是我们的英语教育效率太低。

全球有142个国家将英语作为必修科目,这个数字还没有包含以英语为主要使用语言的国家。比利时、瑞士等国家的部分地区甚至规定小孩从3岁起学习英语。

重视英语,不是问题。重视英语,却学不好英语,才是问题。

同样是学英语,孩子间的差距竟是这样拉开的……

每次看到英语好的孩子,我们常常一边羡慕,一边嫉妒。因为在当今中国,一个人的英语好,很大程度是家庭教育和课外班的结果。

为什么义务阶段开设的英语课程没办法让学生学好英语,是比“英语占多少分”、“英语主科改副科”更亟待解决的问题。

想起前段时间关于小学生英语课本的吐槽:

某一版本的义务教育英语教材把“你哪里不舒服”翻译作“What’s wrong with you?” 而这句话在英语母语者听起来的意思是:“你有毛病啊?”,一般起了摩擦时才会说。

真实场景里,医生一般会问病人:“What seems to be the problem?”

如果作为英语学习者,说几句中式英语,只要意思到了能够继续沟通,倒也无伤大雅。

同样是学英语,孩子间的差距竟是这样拉开的……


但这样的中式英语出现在专业审校的课本上,足以说明,我们的英语教育还任重而道远。

03

在义务阶段接受英语教育的4000万人里,只有约400万人会在工作后使用英语。这是中国的现状。

4000万人中只有400万人使用英语,很可能是因为剩下的3600万人,他们的英语水平不足,还无法应用。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读原版书、看原版动画、上英语课来提高英语水平甚至几乎成了大部分小学生的常态。

同样是学英语,孩子间的差距竟是这样拉开的……

课内不够,课外来补,也成了家长的共识。其实从新课标改革里,就能看出英语教育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新课标强调了语言学习大量输入的原则,要求初高中学生英语阅读量应达到30万单词以上,但能做到的学校还很少。

希望有一天,当我们讲“减负”的时候,不是要让孩子学到的知识少一点,而是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让孩子学得快一点,效率高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机器翻译   孩子   海淀   理工科   语境   英文   英语   课外   中国   北大   差距   英语教育   家长   女儿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