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不仅仅是一种战术,其中还有两种兵法谋略

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是一个汉语成语(近义词:养精蓄锐),也是一种战术,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其中,以逸待劳战术中还有两种兵法谋略!

“以逸待劳”不仅仅是一种战术,其中还有两种兵法谋略

逸战——《佚战》佚,通“逸”,安闲也;放佚,谓放荡安闲,这里作“放松警惕”解。是中国古代兵书里记载的战术,旨在阐述因取得胜利后丧失警惕而导致失败的问题。

劳战——《劳战》是中国古代兵书《百战奇略》里记载的一篇兵法,取义于“劳困”,旨在阐述先敌占领有利地形对于争取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意义。

“以逸待劳”的典型战例:

1、夷陵之战

“以逸待劳”不仅仅是一种战术,其中还有两种兵法谋略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了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的又一次实力大损。

2、淝水之战

“以逸待劳”不仅仅是一种战术,其中还有两种兵法谋略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3、第一次车臣战争

“以逸待劳”不仅仅是一种战术,其中还有两种兵法谋略

1994年12月第一次车臣战争,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经营多年的非法武装分子组织大批狙击手和火箭筒射手埋伏在城区楼房里,并制定了以“猎杀”和“伏击”俄军坦克、装甲车为主的作战计划。俄军装甲部队一进入城区,就遭到来自多个方向的火箭弹攻击,跟随坦克的步兵也成了车臣狙击手的活靶子。

此外,车臣非法武装还切断了格罗兹尼内俄军与外界的联系。最先进入格罗兹尼的俄军第131旅孤立无援,在苦战三天两夜后,大部分官兵阵亡,只有不到1/5的兵力撤出战场。车臣非法武装以逸待劳防守格罗兹尼,不仅使俄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也让原本计划17天的战争持续了整整三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以逸待劳   蜀汉   车臣   东吴   战术   前秦   安闲   战例   俄军   兵书   养精蓄锐   东晋   谋略   兵法   中国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