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达尔文


关于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1825—1827年,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1828—183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神学。达尔文起初想成为教会的神职人员,后对博物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曾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进行了观察和采集。

  1838年,达尔文在读了马尔萨斯《人口论》后受到启示,领悟到生存竞争在生物生存中的意义,更加确定了他正在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世界并非在一周内创造出来的,地球的年纪远比《圣经》所讲的要古老得多,所有的动植物都发生过改变,而且还在继续变化之中。至于人类,可能是由某种原始动物转变过来的,亚当和夏娃故事只是个神话而已。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中所必须有的“选择者”。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也就不相同。认为,所有的物种来自少数共同祖先,也许就是一个祖先。变异会在一个物种内随机发生,个体的生存或灭绝,取决于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达尔文认为,由于器官功能的分化和生存条件的复杂性,生物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变异,以适应新的环境。前代的大部分特征会遗传给子代,子代在继承先代遗传特征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再经过代代相传,最终引起生物类型的改变 ,使先代与子代间出现明显的差异,而这种改变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为了适应环境,世界上的一切物种都在不断发生变异。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一切生物都必须为生存而进行斗争,斗争包括: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之间为争夺生存资源的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新物种的产生和旧物种的灭绝。任何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存繁衍都必须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

  在那个时代,人们不知道什么是DNA,达尔文通过观察生物的形体变化,在形成了“物竞天择,用进废退,适者生存”的观点后,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一方面,表明达尔文洞察力非同寻常,另一方面,也是把复杂问题简易化。从哲学角度来看,进化论只是说明“环境决定一切”,因此,“进化论”应改为“演变论”。

  自然界中有太多的现象是进化论根本无法解释的。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中,在论及化石时,标题为"不完美的地质记录"。承认在化石研究中,没有证据显示有物种间过渡类型的存在,并指出,这可能成为反进化论的最具杀伤力的理由。他看到了进化论的理论缺陷,希望后人能予以验证、完善。

  进化论是作为一种假说被提出来的,来自宗教方面的反应并非如现在所述那样全是负面的。普林斯顿大学著名的保守派新教神学家本杰明·沃菲尔德认为,进化论是“一种有关神意方法的理论。”认为“进化本身必定有一个超自然创造者”。

  达尔文非常关切他的理论可能对宗教信仰带来的影响。在《物种起源》中写道:“我并不认为本书观点将会冲击任何个人的宗教情感……。一位有名的作者和神学家写信给我,说他已逐渐认识到,相信神创造了少数原始物种,它们能自我演变为其它必要的类型的原始类型,与相信神需要一种新的创造行动,以填补因神的法则作用而引起的空虚,是同样高尚的神的概念。”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末尾写下这样的话:“认为生命及其若干能力最初是由造物主注入少数类型或一种类型:并且在这个行星按照既定的万有引力法则运转的时候,无数最美丽和最奇特的类型曾经并正在从如此简单的开端进化而来,这种观点是动人心弦的。”

  达尔文晚年曾写到:“难以甚至不可能想象,这一浩瀚而奇妙的宇宙,包括有能力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的人类,竟是盲目的机会或是必然性的结果。每当我如此考虑,我就不得不想象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类似于人类智慧的第一因,因而我称得上是一个有神论者。”


关于达尔文

  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出版,首版1525册当天一售而空,共再版6次。

  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宗教、政治,哲学、科学,经济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展示了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潜力。对达尔文“进化论”有争议,属于正常的学术讨论,并不意味受到宗教界排斥。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享年73岁。死后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历代国王加冕登基、王室贵族举行婚礼庆典的地方。是英国王室陵墓所在地,也是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墓地。能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表明,达尔文本人即是信徒又是被教会认可的知名科学家。安葬在这里的还有神学家、“现代科学之父 ”牛顿,教堂长老、“电学之父”法拉第等大科学家。

  将《圣经》误读为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以及人类学的教科书,是无神论者的惯性思维,是引发思想领域里产生纠纷的根源之一。《圣经》是人写的,是通过神话故事,宣扬神创论,极富想象力。历史故事中“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因果报应论,在世人心中根深蒂固。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最大的弊端是把“进化”与“演变”混为一谈,概念上的模糊导致了学术界无休止的争论。

  达尔文进化论已经创立140余年了,近百年来,学术界完善了铀铅测年法对化石证据的排序和基因证据。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基因能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只有极小的一部分是非致病突变。认为非致病突变给自然选择带来了原始材料,使生物体有可能在自然选择中被选择出最适合自然的个体。这一论点有待进一步用事实证明。

  《美国科学家协会》是由几千名即相信上帝创世,又接受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家组成。许多科学家在上中学时,受“进化论”影响,曾是无神论者,但在通过一系列科学发现后,对宇宙的超智慧存在,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最终确认世界万物只能是上帝所创,于是走进了教堂,成了“神创进化论者”。

  神创进化论者通过科学探索发现,全能的上帝不仅创造了控制宇宙的自然法则,而且还将物理参数调整得恰到好处,从而保证了天体的有序运行和宇宙生命的生存繁衍。为了使荒凉的宇宙充满生机,上帝还选择了进化这一奇妙的机制来创造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植物、动物。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意选择同一机制来形成特殊的生物,让它能拥有智能、明辨是非,有自由意志以及寻找与上帝建立关系的愿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一种学说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设,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即使它能够受到保护,暂时逃脱实践的检验,但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从而遭到实践的“证伪”。一个理论如果是正确的,就能从不同角度出发来证实其真实性,而且来自不同方面的证据又能互为补充。宇宙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性。我们研究任何事物,都是在研究那个学科中,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而不是根据现象去推测。

  科学是规律,科学是事实,科学是关于规律的事实,科学是关于事实的规律。科学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判断一个理论正确与否,不在于这个理论是否符合人的直觉,而在于它能不能做出预言。

  认为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是一种误解。大学这种教育机构本身就是从宗教学校演变而来的。中世纪,西方宗教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从小学到大学就是起源于那时代,学校全是由教会出资创办或者控制的。当时大学就设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从那时一直办到现在的大学,都是世界级名校。

  观点需要论据,非此即彼是派性的表现。宗教与科学之争,本质上是真理认定权之争,是“谁说了算”。“进化论”与“神创论”之争,纯属学术上的争论。为了找到各自的理论依据,都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遗余力地探索地球生命的奥秘,从而提高了人类对生物世界的认知深度,推动了现代生命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三者紧密联系,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论据不足,认识肤浅,概念模糊,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进化论》只能是一种假说。就事论事的“进化论”是一点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过去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达尔文   子代   神学家   自然选择   论据   进化论   物种   起源   科学家   宇宙   宗教   理论   类型   生物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