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托管自愿与志愿的区别

近期,教育部出台政策,推动各地开展暑期托管。文件中规定,学生是否参加暑期托管实行自愿原则,不得强迫学生参加;而教师参与暑期托管服务实行志愿原则,也不得强迫强制。对于学生自愿,大家都没什么疑问,你开展服务是为了服务家长,哪能强迫人家参加和接受你的服务呢?所以学生参加暑假托管完全自愿。存在疑问的是,教师志愿参加和不得强制,因为用语与学生的自愿不同,引起了网友们的不同解读,尤其是教育部文件中规定要将教师参与暑期托管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考评,与评先评优想挂钩,就更加使人对志愿这个用词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实际上,志愿与自愿没有本质的区别。自愿,指的是被服务方,被服务能说支援吗?我志愿接受你的服务?那肯定是用词不当。我志愿打疫苗?我志愿去饭店吃饭?这样说显然不行。而志愿说的是服务方,本身也是自愿的意思,因为有可能付出牺牲,所以叫志愿。说志愿接受疫苗试验,这种说法很正确,但肯定也是自愿,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强迫其他人不自愿的接受疫苗试验。还有加入某个组织,也是完全自愿,但因为有义务有牺牲有付出受一定的约束,所以申请加入某组织都写明是志愿加入,但没人强迫你,你仍然是自愿参加。问题来了,既然是完全自愿,那就指暑期托管不在教师的工作职责范围内,是教师休息的假期,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那么教育部又为何将不在工作范围内的活动纳入教师工作考评范围呢?那是不是暑期托管又成为教师的一项工作了呢?显然,这是前后矛盾的,所以引起广大网友和一些人士的质疑是必然的。教育部答疑新闻媒体的质疑时,回答说,暑期托管不会占用教师假期的全部时间。这样的回答并不能缓解人们的质疑,因为你是否侵害了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在于时间长短。如果是侵害教师合法权益的事,一周也不行;反之,如果没有侵害教师的合法权益,那占用教师全部假期也不能说是侵害了教师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暑期   志愿   教育部   被服   范围内   疫苗   假期   牺牲   疑问   区别   原则   组织   教师   文件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