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重视大雨天的牛吃草现象

惊闻郑州京广隧道被淹有人遇难,令人十分痛心。从人们最初的麻痹大意,到隧道完全被淹没,很多车辆措手不及,造成悲剧,这期间时间跨度是很大的,但逃生时间白白被人们浪费了。期间的教训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早期为什么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恰恰是忽视了雨天中的“牛吃草”现象。

牛吃草问题是物理学鼻祖牛顿提出的问题,叫牛顿问题,现在人们一般叫牛吃草问题。说的是:牧场上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的草每天都生长的一样快。这片青草供给10头牛吃,可以吃22天;或者供给16头牛吃,可以吃10天。如果供给25头牛吃,可以吃多少天?

这也是前些年一个小学奥数热点问题。它的变型题是:一个水池,有一个排水管,若干个相同的进水管。若开2个进水管,20分钟灌满水池;若开3个进水管,10分钟灌满水池。如果开5个进水管,多长时间可以灌满水池?

学习过这个问题的人,很容易知道,当开的进水管很少时,灌满水池的时间需要很长,可是当所开的进水管有少量增加时,灌满水池所用的时间就急剧减少。

不过,近些年奥数被官方和媒体痛批,小学已学不到这些知识了。奥数可能对有些小学生是不适宜的,不过,掌握一些牛吃草问题所蕴含的道理,在生活中还是很有裨益的。就像前面说的排水管进水管问题,就曾被一些大家批评:一边进水一边排水,这不是有病吗?生活中谁这么干?学这个有什么用?

实际上,数学上讲的,只是一个模型,是为了把问题描述简单或方便计算,便于人们迅速把握本质,才去掉了过于生活化的繁复细节。看似离生活很远,实际上生活中很多问题可以用这种模型来解决,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专家,就更是离不开这样的模型。

就拿这次郑州京广隧道被淹的事件来说。当时正在隧道内的司机对记者表示,隧道出口从7月20日下午4点左右就开始堵车,并且是完全停止不前,直到5点40分左右,水位突然上涨,在随后的几分钟内将隧道完全淹没。

有人从当天下午3点多从北入口进入隧道时,一路畅通到了南出口,刚到出口就遇到了几辆停止不前的车并排占据车道。

请重视大雨天的牛吃草现象

有车主表示,出了隧道前面将进入一个桥下,桥下有积水,辅道上也有积水。有人探了一下,发现积水并不深,劝前面的车开过去,这时堵住的车只有几辆,如果开动起来将很快就会疏散开,可是前面的车不敢开,就这样堵上了。身后的隧道,另一面的入口处司机并不知道前面的情况,所以车辆还在源源不断地开进隧道,导致最后堵车队伍越来越长,直到隧道入口4点多被关闭。

一开始,隧道内并没水,后来水位慢慢上涨,在5点40分后的几分钟内,水位上涨速度突然变快,随后迅速淹没了隧道。堵在隧道口上坡处的几位司机向记者描述了水位变化情况。

这说明一开始时人们都不太担心,没有及时逃生,后来积水迅速上涨,这时给人逃生的时间已很短促了。

那么,为什么一开始隧道内水位上涨缓慢,后来又上涨十分迅猛呢?这里就有必要说一说牛吃草问题的变型,也就是进水排水问题了。

一开始进水肯定不会太快,同时隧道内的排水设施运行正常,如果水量达到平衡,尽管有进水,隧道内可能也不会有积水,可是如果进水超过了排水速度,隧道内就会逐渐有排不出去的水积累,水位会持续上涨。当进水量再大时,尽管进水量比最初时可能只增加1倍,但水位上涨的速度就会成几倍的增加。比如最初时是进5排3存2,当进水增加1倍时,就是进10排3存存7,积水速度是最初的3倍多。后期的积水量增速比最初要快得多。

凡是隧道,一般都是上宽下窄呈斗状。按着一般推测,即便是后期进水量增大,水位越往上上涨速度应该也不至于很快。但现场人们的观感却不是这样,感到的是后期水位增速很快,这正牛吃草效应的作用。

平平安安的日子过惯了,意外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到来。在遇到灾难的前一刻,谁也不会想到不幸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多了解些知识,少一点侥幸,有时真能指导我们的行为,保我们的身家性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排水管   初时   京广   郑州   桥下   水位   积水   水池   隧道   雨天   后期   模型   最初   司机   重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