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淬火”变晶成矿喻说—兼论矿脉在MT-VCT剖面图上的物性反映

寇 伟 寇 通

郑州地象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地质学家和勘查学家的愿望不尽相同。前者致力于理论的研究,注意理论方面的突破。后者致力于创造性地运用概念、观点,通过形象思维,建立找矿模式,指导找矿工作。而作为物探找矿人,则是要创造发明适用于准确高效找矿的物探方法、仪器及其实际应用方法,能够直接透视地下地质构造与矿脉分布,立体描绘矿体形态与规模,结合钻探取样确定矿脉成分及矿种,快捷、准确、低投入找到有价值的隐伏矿床。

关键词: MT-VCT,热液,淬火,矿脉,矿体


同为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为什么有的区域存在成矿带、有的地方就没有?同为岩浆形成的侵入岩,为什么在与其它岩性围岩的接触带内容易成矿,而在侵入岩体内成矿就少?为什么在同一成矿分带内成矿分布不均匀,矿体形态、品位、厚薄均不同?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解疑者众多,答案却各不相同。本人尝试从现象到本质,对于不可再现的热液成矿过程参照钢材“淬火”的原理予以探讨和解释。

一、“淬火”处理工艺及特点

钢件的“淬火”处理工艺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从而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为了大幅度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钢中马氏体是铁基固溶体组织中最硬的相,故钢件淬火可以获得高硬度、高强度。但是,马氏体的脆性很大,加之淬火后钢件内部有较大的淬火内应力,因而不宜直接应用,必须进行回火来降低钢件的脆性,即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

淬火处理工艺的要求及特点:(1)温度必须高于临界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使之奥氏体化;(2)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使之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3)冷却速度必须大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才能使钢中高温相奥氏体冷却变成低温亚稳相马氏体;(4)淬火后马氏体的组织粗大、硬度最高,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易产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5)工件在冷却过程中表面与心部的冷却速度有一定差异,组织结构、硬度、韧性、均匀性等会有所不同;(6)淬火过程也是钢件内部组织晶变的过程,显微组织由奥氏体的面心立方结构转变为马氏体的体心正方结构、由奥氏体的等轴状多边形晶粒畸变成晶格缺陷密度很高的亚结构,导致体积膨胀、硬度和强度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矿脉   成矿   矿体   奥氏体   脆性   物探   物性   剖面   岩浆   临界   硬度   温度   速度   过程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