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邱园胡克园长与金鸡纳种植产业

伦敦的邱园(Kew Gardens),这原来是座皇家园林,后来逐渐荒废,1840年左右英国政府意识到植物园的重要性,接手出资进行职业化管理,成为英国在世界各处的植物园的神经中枢,并积极协调在殖民地种植新作物。

伦敦邱园胡克园长与金鸡纳种植产业

例如:金鸡纳树原产南美洲,从其树皮中提炼的抗疟疾药物奎宁曾是当地的重要产业。然而在邱园的协调下,金鸡纳树在1860年代被移植到印度。

伦敦邱园胡克园长与金鸡纳种植产业

仇振武 、梅雪芹在《学术研究》2020年第202012期发表文章,介绍了邱园与金鸡纳种植业的兴衰经过。摘要内容如下:

1859-1860年,英国印度事务部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Kew Garden)合作,派遣三支专业探险队从伦敦出发,前往南美安第斯山脉搜集金鸡纳,并最终将其移植到南亚次大陆。

露西尔·布罗克韦(Lucile H.Brockway)研究指出,从金鸡纳中提取的奎宁改善了驻印英军的体质;

理查德·德雷顿(Richard Drayton)认为,金鸡纳事业重塑了邱园与伦敦植物学专家在国家扩张中的地位;

阿霍·罗尔施·范德霍格(Arjo Roersch van der Hoogte)也强调实验医学以及植物学等科学在荷属爪哇与英属印度金鸡纳种植园事业中扮演的角色;

卡维塔·菲利普(Kavita Philip)则通过将“帝国”与“本土”知识进行对比来探讨金鸡纳事业蕴含的经济和政治功能,认为金鸡纳的分类、收集、运输、种植及其商品化的历史,映射出殖民科学研究、环境史、农业经济学以及本土知识的相互交织。

金鸡纳(Cinchona,Chinchona)是一种大型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密林之中,其树皮与树根可用于提取奎宁等生物碱,对于治疗“热带疾病”(tropical disease),包括头晕、发热、风湿、神经疼痛尤其是疟疾颇有奇效。

获得廉价、稳定且足量的金鸡纳树皮,保障英国军队和移民的身体健康,成为英国扩张的必然追求。

1735-1745年,法国人拉孔达米纳(Charles-Marie de La Condamine)和植物学家约瑟夫·德·朱西厄(Joseph de Jussieu)带领探险队远征南美,拉孔达米纳的本意是将其带回巴黎,但因金鸡纳不幸坠入亚马孙河而告终;

1783-1808年,西班牙医生和博物学家何塞·穆提斯(José Celestino Mutis)领导皇家植物学探险队前往南美收集金鸡纳,并撰写《奎宁的秘密》(El Arcano de la Quina)一书;

1801-1802年,普鲁士自然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对南美进行了考察,并对金鸡纳进行过描述。

1820年,法国化学家皮埃尔·佩尔蒂埃(Pierre Joseph Pelletier)和约瑟夫·卡芳杜(Joseph Bienaimé Caventou)首次从金鸡纳树的树皮中萃取出奎宁。

1852年,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将金鸡纳所含的两种不同生物碱明确区分为奎尼丁(quinidine)和辛可尼丁(cinchonidine),进一步证实了金鸡纳的药用价值。

1846年,法国探险家威德尔博士(Dr.Weddell)抵达南美洲玻利维亚,成功地将金鸡纳种子带回巴黎植物园(Jardin des Plantes)。

1854年,爪哇岛荷兰植物园负责人贾斯特斯·查尔斯·哈斯卡尔(Justus Charles Hasskarl)前往玻利维亚搜集金鸡纳种子,为荷兰向爪哇地区引种金鸡纳做铺垫。

19世纪初,拿破仑发动半岛战争并入侵西班牙本土,直接引发了西属美洲殖民地的一系列独立战争,委内瑞拉、智利等国纷纷在19世纪20至30年代宣告独立。南美洲的战乱造成了金鸡纳供应及价格的波动,独立后的南美国家也有垄断金鸡纳供应的倾向。

在探险家克莱门茨·马卡姆(Clements Robert Markham)等人的游说下,英国政府意识到控制金鸡纳供应的迫切性,进而萌生了将金鸡纳移植到印度的想法。

19世纪50年代末,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权方从东印度公司移交至英国政府手中,在诸多科学家、探险家以及殖民当局看来,金鸡纳的推广可以帮助印度数百万人解决热带疾病的困扰,

印度事务部同样认可,“为使该国尽可能多的贫穷居民获取金鸡纳,应尽一切努力促进私人在所有可能成功的地方种植金鸡纳树”。时任印度事务大臣的索尔兹伯里侯爵(Marquess of Salisbury)也称,生产树皮的目的在于尽可能便宜地卖给尽可能多的人,以尽可能在疟疾肆虐的地区发放有效的退烧药。

因此,来自伦敦的三支官方探险队于1859-1860年间出发,赶往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搜寻金鸡纳种子,并将其通过“沃德箱”(Wardian Case)转移到伦敦邱园,最后移植到印度。

在这三支探险队中,马卡姆率领的队伍在南美卡纳瓦亚森林(Canavaya)历经艰险,成功搜集了497株黄金鸡纳,但却没能成功转移到英属印度。

第二支探险队由普利切特(Mr.Pritchett)带领,成功搜集了不少灰金鸡纳(grey bark),并且顺利将其运抵至南亚次大陆。但是,这些金鸡纳在种植后却未能发芽。

受胡克院长安排,由英国探险家理查德·斯普鲁斯博士(Dr.Richard Spruce)及邱园工作人员罗伯特·克罗斯(Robert Mackenzie Cross)率领的第三支探险队独当一面,搜集了大约10万颗红金鸡纳(C.succirubra,red bark)种子和637多株幼苗。这些种子和幼苗最初被成功转移到邱园,经过科学的研究与分析之后再转运到印度,最终奠定了南亚次大陆金鸡纳试验的基础。

通常而言,金鸡纳较宜生长在海拔800-3000米的热带山地,性喜温暖,害怕强光、干旱与水涝,温度在1-2℃时有明显冻害,低于0℃时则地上部分会被冻死。

1861年,殖民当局遵循苏格兰医学植物学家罗伊尔博士(Dr.Royle)提出的建议,选定马德拉斯省(Madras Presidency)的尼尔吉里斯(Nilgiris)作为实验场所。尼尔吉里斯是南印度西高止山脉的一部分,至少有24座超过2000米的山峰,其中最高峰多达贝塔(Doddabetta)的海拔在2600米以上,其海拔、地形与气候皆与南美安第斯山脉有相似之处。

1861年,殖民当局任命原邱园园丁、乌塔卡蒙德政府花园的管理员威廉·格雷厄姆·麦克沃(William Graham Mclvor)为马德拉斯省金鸡纳种植监督员。在麦克沃的管理下,殖民政府分别于1860年、1862年与1863年在内迪瓦图姆、皮卡拉以及多达贝塔(Nedpattum,Pykara,Doddabetta)三地开辟了露天种植园,此举标志着南亚次大陆的金鸡纳种植正式拉开帷幕。

经过不懈努力,金鸡纳种植园在19世纪60至70年代发展迅速。马德拉斯省政府报告称:

尽管本季节异常艰难,但尼尔吉里斯金鸡纳种植的进展,在各方面都令人欢欣鼓舞。生长率高于前几年,月平均15326株,最高32408株。截至1864年5月31日,植物生长总数已达416909株。第一批植物是1862年8月种植的,现在已经长到了6到9英尺高,粗壮的茎干上长满了侧枝,表现出健康和活力。今年对树皮的化学分析显示,生物碱的产量出现了非同寻常的增长,粗生物碱的产量从去年的4.3%提高到了6%。

金鸡纳种植业的繁荣不仅体现在尼尔吉里斯。在大吉岭地区,截至1869年1月,该地共拥有三个金鸡纳种植园(Rungbee,Rishap,Rayeng),各种类型的金鸡纳植物接近220万株。

1862年3月,加尔各答种植园负责人托马斯·安德森(Thomas Anderson)前往大吉岭并在锡金和喜马拉雅南麓开辟金鸡纳种植园,于1864年6月中旬在海拔3743英尺的政府预留地栽培金鸡纳成功。

到19世纪70年代早期,第一批由政府经营的金鸡纳种植园基本开辟完成,主要分布在南亚次大陆的锡金、南印度以及锡兰。

从1868年开始,众多的私人投资者开始进入金鸡纳舞台

1878年,尼尔吉里茶叶与金鸡纳公司(Nilgiri Tea and Cinchona Company)宣告成立,于次年出售金鸡纳植物,一举成为金鸡纳土地最大的私人所有者。

19世纪80年代,私人种植园的发展继续呈扩张态势。在尼尔吉里斯地区,私人的金鸡纳种植面积激增;大吉岭的私人种植园占地约1800英亩,而在马德拉斯省约为5000或6000英亩。

其他地区的个人和团体也参与了金鸡纳的种植。一些土邦如特拉万科(Travancore)和普加诺(Poonganoor)的王公以及南印度、中部省份、旁遮普(Punjab)、卡察(Cachar)和阿萨姆邦(Assam)等都向马德拉斯政府申请金鸡纳种子。

金鸡纳在印度种植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植物学知识的传播和运用

尼尔吉里斯官方种植园的负责人麦克沃本为苏格兰的一名园丁,曾在邱园接受园艺和树艺培训,后长期在乌塔卡蒙德承担园艺工作,具有丰富的植物栽培经验。麦克沃认为金鸡纳幼苗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因此他先在温室对金鸡纳的种子进行培育,随后将幼苗转移至清除森林后的露天环境。

1866年的《尼尔吉里山金鸡纳种植报告》详细描绘和探讨了金鸡纳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热度与空气三要素,特别提到麦克沃掌握了一套关于种子培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金鸡纳种植过程中,传媒或印刷带来的知识互动十分频繁,有关金鸡纳的栽培经验以及对环境的认知体现在一系列实验报告、公报、种植手册、学术论著以及调查报告中,既涉及种植园选址的争论,也有关于金鸡纳种植技术的探讨。

植物学家乔治·金(George King)撰写的《印度金鸡纳种植指南》就对金鸡纳的搜集、引进、耕种、栽培以及相关的气象学知识进行了研究。

邱园的金鸡纳种子和幼苗可以无偿或廉价发放给私人;种植经验也会在出版物公开发表,以帮助私人种植者运营金鸡纳产业。

《官方金鸡纳部门年度报告》(The Annual Reports of the Government Cinchona Department,Nilgiris,Madras)为例,该报告按照殖民当局的要求而发布,其摘录发表在印度和英国的报纸上,以告知公众实验的进展情况。各种关于金鸡纳的知识共生共享,构成了政治与经济交织的互动网络,促进了有关殖民地环境科学与知识的生成,促使金鸡纳产业在短短20年内繁荣兴盛。

以上内容还参考学习了参考文献《皇家邱园的过去与现在》、《虎克父子与邱园》、《帝国花园》

最后,补一点如下信息:

康熙五十一年,江宁织造曹寅患疟疾。苏州织造李煦在奏折代为恳求:“曹寅向臣言,我病时来时去,医生用药不能见效,必得主子圣药救我,若得赐药,则尚可起死回生,实蒙天恩再造。”

康熙朱批:“尔奏得好,今欲赐治疟疾的药,恐迟延,所以赐驿马星夜赶去。”“用二钱未酒调服,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往后或一钱或八分,连吃两服,可以出根”,并强调“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万瞩!万瞩!万瞩!万瞩!”

金鸡纳霜到达江宁之前,曹寅病逝。

曹寅死亡后,家族败落,16年后被雍正抄家。家族衰败离散后,曹雪芹在贫困中创作了《红楼梦》。

结尾部分:

摘要: 伦敦邱园胡克园长与金鸡纳种植产业

作者:朱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金鸡纳   伦敦   安第斯山脉   里斯   金鸡纳树   南美洲   麦克   奎宁   南美   种植园   探险队   疟疾   园长   印度   英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