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温知青历史中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


在重温知青历史中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


在重温知青历史中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


在重温知青历史中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


作者王永成 同江支行副行长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赓续红色基因,农发行同江市支行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重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感悟艰苦奋斗为民务实的精神力量,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感。

同江市知青园位于同江市乐业镇东风村,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首家知青类文化文化、生活、民俗展示馆,收藏有400多件知青下乡时期老物件,对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劳动过的知青相关人、事、物进行还原和再现。近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同江市支行部分党员和青年员工来到这里开展红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重温知青历史,感悟知青精神

知青纪念馆内,随着讲解人员的生动讲述,大家在一件件收藏物品前驻足观看,斑驳的搪瓷水杯、藤条编制的暖壶、细心保存的毛主席语录、纸张泛黄笔迹端正的摘抄本……,这些生活用品记录着知识青年们半个世纪前的生活点滴。满是补丁的羊皮袄、木制的赶草耙子、褪色的行医药箱、半米长的割草镰刀……,这些劳动用具展示着知青们与当地人民一起战天斗地、生产自救的艰辛与乐观。

1969年3月,4000多名杭州、哈尔滨、鹤岗等地知识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同江各人民公社插队落户,知青与广大农民一道汗洒沃野春耕秋收,和当地民兵一起站岗放哨保卫边疆,走上三尺讲台传道授业教书育人,背起药箱走村串户救死扶伤。知识青年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了这片热土。

在知青们曾经生活过的屋舍,土坯为墙、苫草为顶,门窄窗低、阴暗狭小,低矮的小屋里,南窗到北墙的通铺上,无论夏天的蚊虫与闷热还是冬天的饥饿与严寒,知青们白天参与集体劳作,晚间在油灯下坚持学习,在与当地村民一同艰苦奋斗的过程里,接受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再教育,广大知青在党的指导下,由实践中创造了知青精神,主要表现为为国分忧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和执着进取的时代精神,集中反映了知青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

弘扬知青精神,服务乡村振兴

斗转星移五十载,当年的知识青年如今都已年近古稀,同江这片土地上的青春场景,始终如昨日的梦境萦绕在脑海中不曾散去,2019年杭州知青部分代表返回同江,来到这处知青园中,触景生情纷纷热泪盈眶。当年贫困的边境小县城,50年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84户4297人全部达到“一达标”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实现了贫困人口清零目标。同江市农发行近年累计投放扶贫贷款超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3610人/次,在服务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农发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钱文挥同志多次在全系统重要会议上强调,要肩负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使命,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重大发展战略,全力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三农”发展不充分的过程中做突出贡献、作精品文章。农发行同江市支行扎根同江,从当地红色精神中汲取奋斗的养分,转化为服务同江地方经济建设的源源动力。

知青们艰苦奋斗与民同心的身影将长久的被历史所铭记,知青精神是北大荒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同江市支行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坚守初心和使命的重要内容,通过此次爱国主义教育,同江市支行每一名员工都感受到,美好的生活需要接续的奋斗。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同江农发行的员工们正从一代又一代垦荒人奋斗者的手中,接过“实现小康奔向大同”的时代接力棒,肩负起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使命愿景、接续着知青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向着党的十九大以来所绘就的光辉前景,为全力服务乡村振兴而奋勇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知青   同江   乡村   同江市   知识青年   药箱   历史   党史   使命感   政策性   艰苦奋斗   支行   使命   贫困人口   红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