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将入驻天和核心舱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将入驻天和核心舱

今天(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向太空出发。


这次飞行有哪些看点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不同寻常的旅程


此行的目的地,是距离地面约390公里轨道上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这是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运载火箭。


按计划,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


此前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天和核心舱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在8小时内完成对接。这意味着,我们在今天下午大约晚饭的时间,就能看到三位航天员到达空间站。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将入驻天和核心舱

设施齐全的“太空豪宅”


这次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后,将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为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天和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可谓太空豪宅。


航天食品方面,配置了120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用于航天员日常锻炼。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


载人环境控制方面,相比前期载人飞行任务,空间站核心舱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包括电解制氧、冷凝水收集与处理、尿处理、二氧化碳去除,以及微量有害气体去除等子系统,能够实现水等消耗性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将入驻天和核心舱

忙碌充实的太空生活

根据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总体安排,三名航天员在轨期间将主要完成四个方面的工作,计划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

这四项主要任务分别为:

一是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

二是要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三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

四是要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将入驻天和核心舱

未来将开展广泛国际合作


在6月16日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季启明还介绍到,中国载人航天愿与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载人航天始终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愿意与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工程自立项实施以来,在航天器技术、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员选拔训练等领域,已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的航天机构,以及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等国际航天组织,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进入到空间站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与广度。计划在空间站功能拓展、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使中国空间站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


* 据悉,后续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中,其中两个为“问天”和“梦天”实验舱,预计2022年中旬发射 。另一个光学舱的发射时间未定,这是中国第一个太空望远镜,将对接在天宫号空间站上,进行共轨飞行。

如有版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天和   神舟   航天员   启明   核心   组合   空间站   国际合作   飞船   中国   航天   太空   测试   国家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