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坛要变天!默克尔今日访美,未来对华态度,要看拜登的脸色?

随着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即将卸任总理一职,外界纷纷表示德国政坛恐将出现“变天”。尤其是在默克尔所在的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党(联盟党,CDU),推举的总理候选人拉舍特(Armin Laschet)主张不对中国“叫板”,德国绿党的总理候选人安娜莱娜·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却又公开支持反华的大背景下,对华政策已经演变为德国各党派拉选票、找外援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默克尔卸任前的最后一次访美,也被视为评判“后默克尔时代”德国对华采取何种立场的关键性指标。

德政坛要变天!默克尔今日访美,未来对华态度,要看拜登的脸色?

据德国之声(DW)7月14日消息称:“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于本月15日到访美国,在白宫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进行会谈。这可能将是默克尔以总理身份进行的最后一次访美,而其会谈结果也将作为‘政治遗产’奠定德美、中德关系的未来基调。”不得不说,德国内部党派之争与外部中美博弈为此次“默拜会”的结果带来了巨大变数,而这一切也将很快在15日当天揭晓,我们大可拭目以待。

德政坛要变天!默克尔今日访美,未来对华态度,要看拜登的脸色?

务实的默克尔极力避免让德国选边站

中美、中德、德美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三足鼎立关系,一直以来以理性、务实著称的默克尔总理,都在尽量利用这种制约力避免将德国卷入在中美之中“选边站”的境地,一边维护着与中国的良好经济关系,一边对美国印太战略进行着“有限的支持”。虽然默克尔的“中间战略”让德国成功分享到了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但也使德国在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NATO)内部逐渐陷入政治孤立。

德政坛要变天!默克尔今日访美,未来对华态度,要看拜登的脸色?

不论是欧盟27国,还是德国内部党派,支持拜登政府“联合抗中”战略的声浪都在不断增大。就在7月12日,欧盟外长还正式批准启动旨在让“全球联通欧洲”(A Globally Connected Europe)的“全球基础设施计划”。该计划以美国总统拜登于6月11至13日七国集团(G7)峰会期间提出的“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全球性基建计划为蓝本,抗衡中国“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的战略意图明显。与此同时,德国内部多个党派都在竞选纲领中明确提出,应当利用跨大西洋即欧美合作来更好地抗衡中国,其中身为德国执政党的联盟党,还在其最新的竞选纲领中“破天荒”地制定了反华政策。依照德国之声的说法,联盟党此次竞选纲领以国际关系开篇,称:“世界正在经历一个‘全球性的时代更替’,亚洲的经济动力和中国的崛起正在撼动国际力量格局,德国面临的最大外交和安全政策挑战如今都来自中国。中国是德国的竞争者、合作伙伴,但更是制度性对手。”为何德国会在默克尔卸任总理前后发生如此显著的对华态度转变?说到底还是与德国的根本利益有关。正所谓地缘政治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德政坛要变天!默克尔今日访美,未来对华态度,要看拜登的脸色?

急于将德国纳入“美欧反华统一战线”

自拜登总统今年1月20日上台以来,已经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对德国频频示好,不但放弃了对德俄“北溪2号”(Nord Stream 2)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参建企业的经济制裁,还承诺驻德美军数量“加量不加价”。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更是在6月24日出访德国时,在美德联合新闻会上公开强调:“德国是美国最好的伙伴和朋友,双方在共同对抗全球危机和冲突时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美德两国一致认为,世界上的重大挑战均不可能由任何国家单独解决,在处理俄罗斯和中国等问题时更应如此。”拜登政府上述一系列对德举措,一方面是为了修复特朗普时代美德两国陷入低谷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急于将德国纳入“美欧反华统一战线”,进一步打破中美、中德、德美三者间的平衡,以深化德美关系的方式加剧中美、中德间的对抗。

德政坛要变天!默克尔今日访美,未来对华态度,要看拜登的脸色?

那么,倘若德国在默克尔卸任后对华态度作出巨大改变,默克尔时代苦心经营的中德关系是否会在今年9月毁于一旦?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与很多西方国家一样,德国对反华的定义只限于政治层面。而欧洲各国也坚信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将有效推动中国在政治层面向民主国家靠拢。即便达不到“西方标准”,也能做到东、西方的相互理解与包容,这与中方一贯倡导的求同存异、以合作促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虽然欧盟在拜登政府的B3W倡议上勉强启动了“全球基础设施计划”,但与中国早在2013年发起的“一带一路”相比,不但涉及到的各方利益矛盾众多,其结构也过于松散缺乏凝聚力,与美国主导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一样,属于“老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而在2017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就以该组织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为由,单方面签署行政命令退出了TPP。

德政坛要变天!默克尔今日访美,未来对华态度,要看拜登的脸色?

拜登拉拢欧洲的根本目的,如司马昭之心一样,人尽皆知!

如今拜登政府还未收拾完特朗普时期“一言不合就退群”的烂摊子,就再次另立招牌“开新坑”,欧洲各国心有抵触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拜登政府拉拢欧洲的根本目的,也如司马昭之心一样人尽皆知,完全是为了所谓的“美国利益”,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在反华举措上始终有所保留。对此,联盟党主席拉舍特在接受《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时就曾表示:“针对中国的‘新冷战’存在风险,这并不符合当前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元化的时代背景。我不确定美国总统是否想与中国制造一场新的冷战,但他确实对中国采取了极为强硬的立场、表现出了竞争态势。我们欧洲人可以成为美国的盟友,但如果有人想发动一场‘战争’,那只会导致错误的结果。”而欧洲外交关系协会德国事务专家布拉斯(Piotr Buras)也分析指出:“出于经济利益考量,拉舍特仍然倾向于延续默克尔时期将政治分歧和经济联系分开的做法。过去数十年来,德国一直与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合作,中国更是连续五年蝉联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拉舍特大体上支持默克尔时期对华政策,更加注重对德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的经济合作,而不是将其视为风险来源。”另据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欧盟2020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已从美国变成了中国,这也意味着欧洲对美国的声援很大程度上将只限于象征性的“人权声讨”。

德政坛要变天!默克尔今日访美,未来对华态度,要看拜登的脸色?

默克尔还算是西方国家中为数不多的“明白人”

默克尔卸任后德国如何对华,“默拜会”将成为关键性指标。在默克尔执政的近16年间,中德关系一直保持着经济上的“蜜月期”,而这种关系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保德国的经济繁荣。尤其是在新冠变种病毒席卷欧洲的特殊时期,德国对中国持续不断的产品输出,极大的帮助其减少了新冠大流行对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的负面影响。虽然德国这种“赚着中国人的钱,说着欧洲人的话”的行为也引起了中方的极大反感,但相对于“吃相耐看”的澳大利亚当局,默克尔还算是西方国家中为数不多的“明白人”,能够以独立视角审视中美博弈,并在原则性问题上“点到为止”,这也是中方愿意摒弃政治成见与德国长期合作的关键所在。从目前来看,7月15日的“默拜会”更多的将是欧洲与美国间矛盾的“清算”,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要求美国对欧盟公民解除入境限制。

德政坛要变天!默克尔今日访美,未来对华态度,要看拜登的脸色?

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于2020年3月生效的对欧盟公民实施的入境限制始终没有解除,即使欧洲于今年6月解除了美国公民的新冠疫情入境限制后,拜登政府依然没有做出对等举措。二是敦促美国改变暂时冻结新冠疫苗专利保护的决定,转为采取基于专利授权扩大疫苗产能的策略,并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就新冠疫苗专利保护问题展开谈判。三是进一步处理特朗普时期导致欧美关系严重紧张的惩罚性关税问题,以及“北溪2号”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投产后,继续确保乌克兰天然气中转枢纽地位的具体解决方案等。显然,在拜登急于坚定德国乃至欧洲反华态度前,默克尔也在努力借助政治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访美机会,维护德国与中国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合作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中美   德政   欧洲   德国   纲领   党派   美国   中国   欧盟   总理   脸色   时期   态度   政治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