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

1865年,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克劳修斯发现,热能做功只有一部分有用,没用部分全被耗散和浪费掉了,并首创熵的概念度量这种无法再利用的能量,还进一步研究指出“宇宙之熵趋于最大值”。

1943年,量子力学奠基人薛定谔将熵引入生物学领域,认为一个生命有机体会不断产生熵(增加正熵),并逐步趋向于最大熵——死亡。要想摆脱死亡,就必须从环境中不断吸取负熵,以达到平衡(新陈代谢的本质),“生命以负熵为生”。

1948 年,信息论创始人香农将熵引入通信领域,将某事具体是哪种情况的不确定性(比如单选题4个选项、哪个正确)叫做熵,信息与熵数量相等、意义相反,获取信息=消除熵,并首次使用比特(bit)度量信息量的大小,将信息变成了与质量、能量一样的物理量。

2012年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引熵入商”——将熵引入公司治理,建立活力引擎模型,即通过确定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多路径多梯队密集投入科研、建立“备胎”队等方式激活组织,炸开人才金字塔塔尖、坚决末位淘汰、奋斗者获得更多价值分配等方式激活个人,以远离平衡和开放的耗散结构,对抗“熵由低到高、逐步走向混乱并失去发展动力”的企业发展自然法则。

……

熵与摄氏度、公里、千克等一样,是一个度量单位,度量负能量、无序、不确定性的多少。

熵增,即随着时间推移,熵值越来越大,是一个自然趋势。熵增,且不可逆,宣告了科学家“永动机”之梦的破灭。熵增,说明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等新能源,只是延缓了熵增的速度,并非终极意义的“可持续”。熵增,所以墨菲定律(只要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一定会应验。熵增,让哲学家感叹,人一出生,就踏上了走向坟墓的死亡之路。熵增,食物会变坏,美女会变老,身体会变差,组织会衰亡,等等。熵增,是一条终极自然规律,逃也逃不掉,躲也躲不了,这种“赤裸裸的真实”让人绝望!

绝望之后是希望。

封闭系统中,万物趋于熵增。如果开放呢?情况可能大不一样。三百多年的闭关锁国,让大清王朝毁于一旦;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挽救了国家,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宋史云,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说的也是类似的道理。

薛定谔说,“生命以负熵为生”。如果我们不断吸取负熵、对抗熵增呢?情况也会有变化。世界万物大趋势是熵增,地面不打扫会越来越脏,放纵很容易,变坏毫不费力。要对抗熵增,就得持续用力从环境中吸取营养、氧气、信息等负熵,健康饮食睡眠规范作息,加强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反人性”式自律养成好习惯,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也许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宋史   备胎   贤路   不确定性   度量   新陈代谢   创始人   法则   万物   不当   能量   意义   情况   生命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