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在航天器上安装核反应堆,使用全电推进在太空中遨游10年,最终抵达海王星进行观测,我国的这个方案可行吗?

2021年5月下旬,我国多位航天专家和工程师,在《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提出了让核反应堆电源提供电能,利用电推进技术的高比冲特性助推探测器,可以利用更少的燃料和更快的速度在太空中飞行,再辅以精巧的深空轨道设计。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比如利用地球、木星、土星等的引力弹弓效应给探测器加速,那么只需要利用长征五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就可以满足对海王星的探测器环绕探测任务。

从这篇论文中、我们首先能够确定一点,那就是海王星探测工程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很多科学家开始进行相关技术性论证和具体计划的研究探讨。而且按照论文中的叙述,中国航天现阶段计划在海王星探测器的深空飞行动力源上诉诸创新,一改过去使用传统化学燃料推进的做法,以核反应堆结合全电推进,来研发使用一种创新型的动力系统“10kWe核反应堆电源”。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海王星的探测工程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探测工程,中国航天面临着探测器航程过长,时间跨度大,探测器使用寿命和结构强度要求高等难题,需要完成多项创新才能对海王星探测工程付诸实践,而新型动力系统的研发设计只是其中一环。

采用核反应堆为航天探测器供能,这在世界范围内来看还是尚属首次的创新。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由此衍生出的第一个难题,即是如何做到核反应堆的超小型化?

探测器本身就是一个,被极度限制了体积大小的人造物体,于航天探测工程而言,没有一克的重量可以算是多余的,如何把核反应堆精简到可以被塞入探测器的程度,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

但好在我们中国近几年来,在核反应堆小型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与突破,玲珑一号核反应堆的亮相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而科学家们之所以会选择10kWe的核反应堆电源,为海王星探测任务的空间堆电源,也是考虑到不同功率等级空间堆电源的技术成熟度,探测器及电推进功率需求,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经费等各方面因素。

空间电源系统是各种航天器,必不可少的关键系统之一,决定着深空探测任务执行的深度和广度。美国、苏联以及俄罗斯等航天技术发达的国家,从上个世纪开始就极其重视空间电源技术的发展。

早在70年代,美国就将空间电源系统,列为五大航天技术发展项目之一,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而苏联则成立了一支从事空间电源理论研究,设计开发及生产应用的专业技术队伍,服务于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先进电源技术成为影响航天技术的发展,乃至深空探测任务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自空间电源发展至今,先后有化学能电源(蓄电池)、太阳能电源,同位素电源及空间核反应堆(空间堆),电源几种应用于空间探测任务,空间电源的选用与其使用环境和任务周期,质量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密切相关。

随着深空探测任务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对空间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初应用于深空探测的电源,其实都是其它应用领域的电源,如银锌电池,只能在早期的地球卫星上,执行功率需求小,任务周期短的空间任务。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随着航天技术和卫星技术的发展,应用于空间领域的化学能电池,太阳能电源,放射性同位素电源以及空间堆电源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其实空间堆电源技术存在技术难度大,技术流程复杂、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等诸多缺陷,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但令人无可奈何的是,人类在发现新的高能能源之前,空间堆电源又是未来世界各国,执行深空空间探测任务不可或缺的电源系统。

考虑到去海王星路途遥远,光是飞到那里就需要10年左右时间,再加上中途可能会有顺访天体,这个时间就更长了,探测器也不能为了抵达海王星就耗尽所有力气,至少还要进行一些探测和简单的科学任务,所以整个任务至少要能够持续15年时间。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海王星——太阳系中"最冷"的星球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核反应堆电源是不二之选,而且,这个电源必须保证10kWe满功率运行8年,2kWe低功率运行7年的要求。

核电推进实际上就是将核能进一步转化为电能,类似于在飞行器上搭建一个微型的核电厂,利用转化而来的电能作为推进能量,其后续推进形式实际上就是电推进。

核电推进系统主要包括3个主要子系统,核能源子系统、核电转换子系统和电推进子系统。

其中核能源子系统即核能产生装置,目前太空核能的主要产生方式,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与核反应堆裂变,核电转换子系统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或反应堆释放出的热能,通过热电转换或者其他的方式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电推进子系统是将电能进一步转换成航天器动能的装置,国外已有的研究中,用于NEP的电推进类型包括离子推力器(IE),霍尔推进器(HET)等。

其实能够用作反应堆原料的放射性元素有很多,但根据联合国在1992年11月13日发布的《关于在外层空间使用核动力源的原则》,空间用核反应堆只能使用高浓铀-235,这种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与“环境本底”相当且毒性较小,(环境本底指自然环境在未受污染的情况下,各种环境要素中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基线含量)所以一旦发生意外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联合国的要求还有一个约束条件,那就是核反应堆需要在距离地表,至少800公里的轨道上才能开堆运行,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够在地面直接启动它。

那我们怎么把这个大铁疙瘩送入太空呢?

很简单,无源启动。

我们知道核裂变是链式反应,需要裂变时释放的中子轰击其他放射性元素,从而持续反应,如何控制反应堆里的中子就是关键,我们可以在探测器入轨之前,让中子吸收材料朝向铀燃料,吸收掉中子,阻止裂变反应的持续运行,当探测器入轨之后,我们就可以让它翻个面,将另一面的中子反射层对准铀燃料,将中子反射回反应堆,就可以持续进行链式反应了。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无源启动自然也有优缺点,优点在于具有无外同位素点火中子源,省去了中子源及相应屏蔽的重量,消除了中子源辐射影响等。

在卫星专项测试、总装测试、发射场测试等各环节,无需专门进行辐射防护与应对,缺点则是由于用于裂变点火的铀燃料自发中子和次级中子强度低,导致反应堆启动时间较长(一般在数小时左右),需携带大质量化学电池为反应堆启动和星上设备供电。

我国计划2030年前后,发射装载核动力装置的全电推进海王星探测器,预计2040年前后到达海王星附近,如此长时间的超远星际航行,还要计算和依托太阳系内主要行星的引力和借力飞控,技术难度不言而喻。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地海飞行距离十分遥远,考虑到探测器寿命等原因,应尽可能提高飞行速度以减少飞行时间,探测器速度来自运载火箭、行星引力和星上推进三部分,在运载火箭运载能力固定情况下,利用行星引力的甩摆实现探测器加速,是提升飞行速度的最有效手段。

要知道,人类上一次近距离探测海王星,还是1989年,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当时它也只是短暂逗留了几天就匆匆离开。此后32年的时间里,我们都只能通过望远镜来研究这颗冰巨星,考虑到探测器的发射窗口期和路程,这个时长基本可以达到差不多50年。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在2017年时,美国就已经在考虑重新近距离探测冰巨星,但是一方面,他们纠结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重要性抉择,另一方面,由于经费有限、任务又比较多,美国宇航局甚至也没有决定要进行冰巨星的探测。

在他们的“旗舰任务”中,除了对冰巨星的探测之外,还有两个金星探测任务和一个木卫二探测任务,他们的经费只够从中四选二的,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最终的结果,或许要等到2022年的《行星科学十年调查》,我们才能知道结果为何!

海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平均距离大约是30个天文单位(AU,日地距离),也就是45亿公里左右,它的直径是49244公里,是地球的4倍,质量更是地球的17倍。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由于海王星被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包含了太阳系原恒星云的状态条件,和行星形成的位置信息,对它的探测活动或将在宇宙起源、天体起源等方面获得重大的科学发现,而且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具有轨道逆行,自转轴垂直于公转轴和“火山喷发”等现象,也具有很高的探索价值,因此天文学家们对海王星探测极其关注。

从太空中看去,海王星是一颗蔚蓝色的行星,这也是它被命名为海王星的原因。

不过,它的蓝色不是和地球一样来自于海洋,而是它大气中的甲烷,在海王星的高层大气中,有80%的部分是氢,19%的部分是氦,其他气体占据了另外的1%。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海王星表面环境非常极端,它的大气中竟然下着钻石雨,大气层以下可能也有一片钻石的海洋,在它的大气中,还有太阳系三大风暴之一的大暗斑,这个风暴的跨幅超过了12000公里,可以放下一整个地球。

中国航天再创新高度:从地球到海王星要飞10年,全电推进能行吗?

海王星的风速也是太阳系所以天体中最惊人的,甚至可以达到每秒300米,地球上的超强台风风速也不过才每秒61.2米罢了,而这,或许也会成为我国未来探索海王星计划中的一大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海王星   核反应堆   反应堆   中子   核能   核电   子系统   太阳系   电能   美国   探测器   行星   中国航天   地球   电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