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高处不胜寒?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上面的诗句,是大文豪苏东坡《水调歌头》里的句子,意思是说,苏东坡想要乘风飞到天上去,但又想到神仙居住在那么高的地方,担心会不会太冷?

很多人读了这句诗,要不然就觉得这是苏东坡真实心境的体现,要不然就认为这是一种“杞人忧天”。其实啊,这种担心从地理科学上来说,是有理论依据的,简单来说就是“高处不胜寒”了。

为什么说高处不胜寒?

所谓的“高处不胜寒”,咱们可以通俗点说成是“高处气温低”,就是海拔越高的地方往往气温越低。更直观的数据显示: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要下降6摄氏度左右。因此我们坐飞机的时候,飞机舱外面的温度能达到零下50摄氏度之低,就是因为飞得太高了。

为什么说高处不胜寒?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要理解“高处不胜寒”的原理,我们先要搞明白地球的大气是如何被“加热”的。生活中我们能感觉到阳光很温暖,这是因为太阳光有热量。但其实太阳光的热量需要经过吸收、转化,才能被我们感受到。

就拿简单的晒太阳来说吧,它的过程可一点都不简单呢。先是太阳光穿过透明的大气来到我们身边;接着,我们的身体和身上的衣服通过吸收阳光,获得太阳光带来的能量,温度会升高;最后随着身体和衣服温度的升高,我们感受到了温暖。

为什么说高处不胜寒?

同理,地球上的大气也是这样被加热的。自然的阳光穿透大气,到达地面后被地面吸收,地面就会被加热。被加热的地面再加上地球本身产生的热量,会使地面形成新的热源。

这个热源在加热大气层时,离热源近、靠近地面的地方会更加温暖,离热源远、越高的地方就会越冷。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下边热、上边冷的状态,即低处气温高、高处气温低。

  不过我们也听过另外一种说法:热空气向上运动,冷空气向下运动。这个说法的原理在于热胀冷缩:热空气膨胀密度变小,冷空气密度较大,热空气就“浮”了上去。热气球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飞起来的。

为什么说高处不胜寒?

那么地球大气为什么看上去不符合这个原理呢?这是因为虽然地表附近的热空气确实会上升,但它在上升中会发生膨胀和冷却,并不能使上空的空气温度升高。

现在,“高处不胜寒”的原理咱们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是不是也可以试着去解释了呢。比如说为什么许多避暑胜地都在高山上,再比如说为什么高山的顶端往往都被终年不化的积雪覆盖。

为什么说高处不胜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热源   太阳光   摄氏度   冷空气   热量   气温   大气   地面   温度   温暖   原理   地球   简单   阳光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