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排水量真有2.5万吨?这相当于轻型航母的重量

木质机构的“宝船”到底有多重?

郑和下西洋的最大的中国帆船(戎克船)“宝船”排水量有2.5万吨,这是真的吗?事实上,同时期的欧洲正处于大航海时代的前夜,而当时西欧人民连一千吨的船都造不出来,西班牙人麦哲伦得环球航行,他的远航舰队里最大的一艘欧洲帆船(盖伦船)的吨位120吨,同时期的中东印度的阿拉伯帆船(三角帆船)。到了西元1894年的甲午海战的时候,参战的最大的铁甲船也才8000吨排水量。

郑和时期的中国帆船的主要结构是木质结构,木材材料的承载力能保持这么大的排水量体积而保证船体的结实度,保证船体不解体么?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很多争议。

笔者猜测应该是单位换算的问题,搞清楚明代的丈等于现在的多少米是个关键问题。现实中如果有船只长150米宽60米吃水深6米,负载大概就是重2.7万吨。明朝时期的中国帆船是平底船,大虽大但是很容易翻船不能进入深海远海航行只能沿海岸线航行,沿着海岸线走,也容易获取补给和淡水,规避了深海航行的各种风险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排水量真有2.5万吨?这相当于轻型航母的重量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排水量真有2.5万吨?这相当于轻型航母的重量

古代中国的造船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构建哲学和欧洲中东不一样

质疑者认为,两万吨的木船根本不可能存在!他们认为,古代中国的航海文化和海洋贸易传统不如环地中海地区的持久和对外交流频繁,虽然中国的制船业在东亚地区是领先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一个层次的,大致和阿拉伯波斯印度在一个级别。但是中国的造船技术没有积累的传统,同时也没有大片橡树林。而且就算用现代科技也不可能造出2万吨的木船,自己就压塌了。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排水量真有2.5万吨?这相当于轻型航母的重量

三角帆船(阿拉伯帆船)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排水量真有2.5万吨?这相当于轻型航母的重量

中国在南宋就能打造几层的远洋大帆船,通过现在在南海考古打捞就能实证这一点!而同时期其它地方包括中东穆斯林和欧洲天主教徒根本造不出来,但是可惜的是,蒙古的入侵和对宋朝人口和文化的破坏,这些技术没能延续传承下来。

早在唐朝,中国就和中东的色目人在泉州和广州进行大规模的贸易,唐朝的广州,宋朝的泉州有大量的萨拉森人 摩尔人和犹太人商人,这些色目人世代侨居中国,当时的泉州是元朝第一大港口,和埃及亚历山大港 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 印度的古吉拉特 齐名的世界四大港口,被色目人叫做“”“刺桐城”,在元朝,曾经有个突尼斯的犹太人游历了泉州,去了大街小巷,商业区,居民区,军备区,港口码头,乃至青楼红灯区,他的游记里记录了这个繁华的城市惊人的人口密集和大量的外籍侨民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排水量真有2.5万吨?这相当于轻型航母的重量

戎克船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并不是人们想象的宣扬国威于海外,促进和印度洋各国的友好往来。事实上 ,郑和是一个色目人,他原名马和,他是洪武末年明军入滇掳掠的色目人幼童,被净身后带入宫中,到了永乐年间,他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红人三保太监。备注:明军进攻云南的主要原因是云南昆明的蒙古梁王托司帖木儿勾结大理总管府的段氏土酋坚决敌对明朝,这场战争后,云南的色目人和蒙古人分散到了云南各地

事实上,早在唐朝就和中东色目人有广泛的商业和文化联系,当时的泉州和广州,是唐朝和色目人做海洋贸易的第一大港,很多外国侨民、商人定居泉州和广州,相当于今天义乌和广州地位(义乌主要是中东的生意,广州包括了中东和非洲的生意)

有学者认为,事实上郑和下西洋是元代已经全面开拓的赴阿拉伯中东的色目人世界航线的一次重新交友巩固加强工作巡游。明朝皇帝担心建文帝逃亡到了海外某个回回国,同时西域的穆斯林国家忒木耳帝国敌对明朝,郑和的穆斯林身份有助于他在回回各国刺探情报,然明成祖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宣扬明朝的经济和军事投送能力。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排水量真有2.5万吨?这相当于轻型航母的重量

郑和的航行轨迹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排水量真有2.5万吨?这相当于轻型航母的重量

盖伦船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排水量真有2.5万吨?这相当于轻型航母的重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排水量   穆斯林   色目人   明朝   阿拉伯   中东   泉州   印度   欧洲   云南   帆船   广州   航母   中国   重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