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世界上的农业如果笼统分类大致为三种基本模式:


第一种是美国的家庭所拥有的——大农场模式,采用工业化生产,这种类型大多发生在殖民地国家,特点是地广人稀。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第二种是欧洲家庭所拥有的——中小型农场、科技化、半工业化生产,再辅以旅游、度假等功能,往往出现在殖民者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中,其特点是城市化程度高,劳动力价格高,科技发展水平高;我们现在国内提出的“家庭农场”的概念,本质上就是这个模式。

第三种是家庭所拥有的小型地块农场,基本上以东亚为代表,中日朝韩全是这种模式,其特点是精耕细作、单产极高,原因相对简单——人多地少。如果广义来看,世界各国的现代农业模式可以细分类为六大类,下面分别介绍:




一、美国农业:大农场模式  



美国世界上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由于美国农业的农场化经营的特点,其集约规模化的特征十分鲜明,成为美国农业的一大特征。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农业生产在20世纪4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从播种、施肥到收获基本上都是机械化操作,效率非常高。而美国农业的标准化机械作业,不仅仅效率非常高,在单产上也十分突出。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提到美国的农业,许多人往往想到的是大农场模式。比如美国的现代化的大型农场的场景:一个美国农民耕作着上千亩土地;采用飞机喷洒农药;利用转基因技术解决病虫草害问题;在美国一个县甚至于一个州都种植单一的作物,并且通过长途运输将所生产的农产品调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


美国农业生产高度发达且极具竞争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2%,却满足了3亿美国人的食物需求,并是全球谷物出口大国,究其原因在于美国搭上了现代农业的早班车。



有一个案例:有一位美国农民曾经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说过:他自家的土地是租的,一共租了1200英亩(相当于7200亩)的耕地,一年租金大约4万美元。其中种子的费用7万2千美元。由于是高度机械化模式的农业,因此机械设备的投入非常大。他的农机仓库中都是满满的大型农业机器,其中有一台多功能机械,支持播种、翻土、收割等功能,购买价格达45万美元,光一年的能源投入费用就接近6万美元。谈起人工时,美国农民非常骄傲地说:只有他自己和雇的一个工人,而且两个人就能够完成全部的农活。


美国大农场的具有突出的特点:


1、美国大农场的现代化程度非常高。美国农业现代化,就是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去改造传统的落后农业,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基本上包括:农业的机械化——用现代的耕作机械、水利灌溉设备等代替手工和耕畜动力、农具,并且尽可能投入机器设备,节约劳动力;技术的现代化——采用化学的、生物的技术,改善与增加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产水平;管理的现代化——把在工业部门中先发展而后成熟的管理办法、经验引入农业,最终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实现产业化经营。


2、美国大力推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美国由于土地价格的高涨,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美国就把农业现代化的焦点集中到采用生物、化学技术,来提高土地产出率上。与此同时,农业机械自身的改革和运用仍旧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美国不仅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同时也十分重视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并且大力推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其专业化形式主要有三种: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作业专业化。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3、美国的机械化水平非常高。尤其是机械质量和性能大大提高。比如在一些高难度作业领域:马铃薯、甜菜、西红柿及葡萄等的采收都实现了机械化,而畜禽饲养也实现了自动化和工厂化。另外,美国农业机械与计算机、卫星遥感等技术结合,正在向高度自动化和精确化方向发展。


几十年里,美国的农业生产量一直都是处于世界首位,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出口国,虽然如此,美国农业依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首先,美国农业的突出特点就是高投入。美国农业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资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劳动力不断减少的同时,资本却在不断增加。美国的现代化农业几乎可以看成是机械化、自动化的大农业体系。美国为了维持这种现代化农业模式,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尤其在之前的十多年里,美国政府对农业的投资预算一直维持在两千多亿美元的水平,这在美国已是仅次于国防的预算。无疑对于美国来说,成为一个很大的财政压力。


美国农业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高补贴。美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是非常高的。从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政府就开始了对农业的高额补贴。且这项制度已逐渐完成了法制化进程,能获得补贴的农作物完全包含了美国所有的大宗农作物。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基本维持在农业总收入的10%左右,可以说美国农业能获得如此成就,和高额补贴息息相关。



其次,美国农业面临着生态困境。众所周知,传统农业依赖劳动力,现代农业依靠能源。因此,在美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主要是石油。根据统计数字表明,美国的现代农业模式每生产三千亿公斤粮食就需要消耗七千万吨石油和一千万吨钢材,还需要消耗大量的化肥。虽然近几十年美国粮食单产提升了一倍多,但对能源的消耗也提升了差不多有25倍之多。假如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农业生产都采用美国的模式,无疑全球石油的一半,量都会被消耗掉,显然这种消耗是不能持续的。


再次,由于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如今的美国大部分的洲都存在地下水污染问题。按有关统计,美国每年用掉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就达到了二百多亿公斤,即便采用了最先进的过滤技术,仍然无法解决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还有就是美国的农业模式同时造成了大量的土壤流失。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综上所述,美国的农业之所以能够保持高产出,基本上是建立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巨额的资本投入及大量能源消耗基础之上的,如此发展模式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世界上一般的国家,其实并不具备美国这样的条件,因此,美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很难被其他国家所复制。


美国的耕地面积占到了全世界耕地面积的13%,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因此,农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在美国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所以,美国农业模式是可以借鉴的,但完全照搬无疑是行不通的。



二、日本农业:精细农业模式  



日本农业始终走在世界农业的最前列,日本人稠地狭,资源十分匮乏,但日本人在不到38万平方公里的岛上却创造出令人啧啧称奇的农业奇迹,让世人惊叹。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日本位于东太平洋,四面环海,山多地少,且耕地比较分散。与中国南方农业比较相似,规模较小。小型农业机械在日本比较盛行,不但操作方便,而且成本低,完全能够满足需求。


早12003年起,日本政府就开始执行“下一代农业机械紧急发展计划”。大力推行46种高性能农业机械,其中包括:全自动插秧机、驾驶式蔬菜耕种机、收割机、红外线烘干机、带式打包机、农药喷洒器等。日本的农民往往都是专业户,种草莓的都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所以,一般的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极高。



在日本,市场的农产品大是色泽亮丽、规格统一、并且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包装的。农产品的包装箱上都印有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姓名。比如萝卜、甜瓜、番茄的外观不但漂亮而且口味鲜美,给世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品优是质优的条件。日本政府除对大米的生产和流通实行一定的干预外,对其他农产品一律放开,并且由农民根据农协提供的市场信息和良种自行选择栽培。日本农民从事生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追求质量,因此,日本农产品不但销路畅通,而且价格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先进的生产模式、细致到位的管理是日本农产品质量极佳的重要因素。在日本,无论种植何种作物,都能透露出出日本农民“绣花”般的细心与精致。日本农民对农产品品质具有十分刻意的追求。比如在日本的梨园,每根梨树的枝条都被绑在钢丝网上,引导其平行向四周伸延,尽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和空间。由于坚持科学栽培,日本生产出的梨,个大、肉嫩、味美、每只梨都在0.25千克以上。


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尤其是每一个地区都有每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每一个农户有每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做到优势互补,相互依存。日本农户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十分明显。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日本农户不是“小而全”,而是“大而专”。不仅仅自给自足,而是专业化分工、工厂式生产。除了自己生产的几个品种外,其余生活所需的食品和农产品全都从市场上购买。这样既扩大了种养规模,获得了规模效益,又促进了农户与农户之间、农协与农协之间的合作交流,大大繁荣了农业市场。


日本农户的生产规模都较大,一般农户全家只有2-3个劳动力,且拥有土地50-70亩,个别农户达到200多亩,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小型农业企业。日本农业机械化水平非常高,每个农户都拥有必须的农机具,比如收割机、喷药施肥机、土地起垅机、产品清洗包装机等。且档次都很高,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另外,日本的农家往往还设有一个专门用于清洗、整理、加工农产品的车间。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农协已发展成为集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于一体的民间团体,不仅负责组织农业生产,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出售农产品等经济活动,而且还负责将政府的各种补助金分发给农户或有关团体,同时代表农民向政府行政部门反映意见,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在日本,对于耕地的保护不仅体现在“量”的保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质”的保护上。比如在日本的农村,那些所有刚刚翻耕过的耕作层都呈深褐色,土壤团粒结构良好,土质细而均匀,犹如海绵一样。


日本农民除了使用有机肥,同时也使用化肥,但日本使用的是专用复合肥。而且作物品种不同,复合肥的配方也不同。日本土质优良还要归功于土地的配套设施,无论种花、种菜,绝大多数农田在田垄下都埋有水管,土地干旱时打开水龙头就可灌溉;而叶面灌溉和施药则通过大棚顶端的管道喷雾。先进的生产设施对土壤保护和土质优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由不到7%的人口创造了70%以上的价值,农产品的不断创新成为日本身体长寿的秘诀。农产品高品质是日本农业走向世界的根本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很多水果都标有糖度,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业数据成为量化指标,比如包括:土壤测量,叶片检测,采摘时间点把控等将生产过程呈现可视化。尤其值得学习的一点是,在不确定某种作物生长数据时,日本人首先通过种植出的农产品加以品尝后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口感后再测量对应数据(土壤检测数据,叶片或果实检测数据等),最终再把这些数据作为后期作物扩大生产的重要依据。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日本80%的国土为山地和丘陵,耕地面积仅为国土面积的13%。相比美国的大规模机械化模式,日本没有照搬美国模式,而是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十分独特的小规模、精细化、机械化的模式。日本已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尤其是水稻栽插和收获的机械化普及率分别达到98%和99%。


日本已拥有一整套十分成熟的种植规范,假如按严格流程进行种植,即便是没有任何种植基础的小农户,也完全能种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中配套的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比如灌溉流坝、水塘等遍布日本乡村。早在2015年,日本的灌溉水塘已度多达30万处,其中面积在2公顷以上的水塘接近7万个。


日本高度注重新型肥料和功能性肥料的研发及应用,特别重视再生资源的利用。比如将家畜粪便经堆放发酵后就地还田作为肥料使用,将污水经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等,充分利用农业再生资源。日本很早之前就发展多样的水稻种植模式,稻作-畜产-水产三位一体,即在水田种植稻米、养鸭、养鱼和繁殖固氮蓝藻的同时,形成稻作、畜产和水产的水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



日本通过精细化的工业式种植,生态化的生产,生产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高端农产品。日本农业发展十分倡导精细化的生态种植,且已形成其精致农业的特色与招牌。日本十分注重产品精美包装,并和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品进行配合销售。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并且涌现出一大批“小而精”的农场类型代表。


日本对农产品质量的控制十分严格,从构建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监管体系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标准体系、认证认可体系、预警体系、应急体系、教育培训体系等严格控制,并且形成了消费者厅、食品安全委员会、农林水产省、厚生劳动省四部门协调质量监管,直接面向农户、生产业者、销售商、消费者实施监管,日本注重从源头控制到餐桌的全链条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中央食品农产品部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生产业者、消费者共同协调,责任共担,具有日本自身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三、德国农业:数字农业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工业强国德国的,经济总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德国工业侧重重工业,其中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支柱产业。而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以上销往国外。中小企业是工业的中流砥柱,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较高。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农业同样十分发达。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德国农民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曾经显示,目前一个德国农民可以养活144个人,这一数字是1980年的3倍。但要想临时解决全球饥饿问题,每个农民需要至少养活200人。无疑这就需要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农业新技术。目前,德国正致力于发展更高水平的数字农业。


什么是数字农业? 它是指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环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巧与地理学、农学无机联合起来,以完成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病虫害及相应的情况停止信息获得,达到降低临盆成本,改善生态情况,进步农作物产品品质的目的。



德国农业已从之前的机械农业实现向“数字农业”转型。在数字农业推进中,德国对农业从业者素质曾经提出具体的要求。实际上,在德国成为农民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当农民必须接受农业教育及培训,并且执证上岗,特殊岗位还需要去国外进修。


德国曾经推出“数字农业”解决方案,能够在电脑上实时显示多种生产信息,比如某块土地上种植何种作物、作物接受光照强度数据、土壤中水分和肥料分布情况,农民可据这些数据进行优化生产,最终实现增产增收。德国的“数字农业”理念与“工业4.0”并无二致。德国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应用,能够把一块田地的天气、土壤、降水、温度、地理位置等数据上传到云端,在云平台上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再将处理好的数据发送到智能化的大型农业机械上,指挥它们进行精细作业。


德国在开发农业技术上敢于投入大量资金,并由大型企业牵头研发“数字农业”技术。据德国机械和设备制造联合会的统计,德国早在2019年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投入为达54亿欧元。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比如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农业机械制造商科乐收集团(CLAAS与德国电信开展合作,借助“工业4.0技术实现收割过程的全面自动化。利用传感器技术加强机器之间的交流,使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交流通道,使用云技术保证数据平安,并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


现代德国农民的工作已经离不开电脑和网络的支持。每天早上一开始的工作就是检查当天天气信息、查询粮食市价和查收电子邮件。特别是现在德国很多大型农业机械都是由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导航系统控)制),农民只需要切换到GPS导航模式,卫星数据便能让农业机械精确作业,误差可以控制在几厘米之内。


德国农业虽然以畜牧业为主,但德国在农业机械的发展上可谓不遗余力,全球最高端的拖拉机和收割机都来自德国,单机的科技含量非常高。比如德国芬特拖拉机是世界上最大功率的标准拖拉机,高达500马力。所谓标准拖拉机,就是一体底盘,和折腰铰链产品不同,对变速箱等集成能力要求十分高。


再比如德国克拉斯是生产世界上最高端的收割机的企业,青饲机为JAGUR系列、谷物收获机为LEXION系列,最高功率很早就超过了600马力,曾经多次打破8小时收获最多谷物的世界吉尼斯纪录。


另外,全球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博世公司、采埃孚公司等零部件企业,几乎占据了世界机械制造的每一个领域,这些几乎都是来自德国。所以德国的农机制造能力全世界领先。


日本人最早提出信息化,但发扬光大的则是美国人。美国在农业领域称得上是应用物联网最为成功的国家,德国在这一点上有点落后。近几年德国在发展智能化及智慧化的农业装备,以服务农业上发展很快。


若把农业分为4.0的话,1.0是机器替代能力,2.0是机器的效率提升,3.0是机器的智能化,4.0则是机器的智慧化。农业方面现在德国应该在3.0的阶段,美国则是迈入4.0的殿堂。而中国的某些最高技术可以和美国及德国媲美,但没有普遍应用。


事实上,德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可以说几乎没有机器不能干的活,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有超过7000种的设备服务于农业生产。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综上所述,德国农业呈现三个十分鲜明而突出的特点:德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全面机机械化、规模化;德国农民普遍实现职业化、富庶化;德国农村环境实现了优美化、城镇化。


德国农业三个重要特征:


首先是德国农业的重要基础是极富生命力的农民家庭实体企业,主要表现为农民家庭农场完全企业化、农业企业经营细分化、农业企业高度现代化。假如将一些和农业密切相关的行业联系在一起,特别是饲料、农机、植物保护和肥料工业,以及营养工业、营养和食品的批发和零售业等计算在内,德国农业对GDP的贡献大约占7%。


其次是德国农业的发展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实业。如果把遍布德国的农民家庭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农业产业化实业的重要纽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假如说德国数以万计的农民家庭企业是德国农业“常青树”的“根系”,那么发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构成了德国农业“常青树”的“主干”。德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主要形式。合作社发展法规化,德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明确的法律为基础。农村合作信贷网络化、合作组织联合化、经营运作企业化、监管审计制度化、“民办公助”法制化是其特点。


再次是德国农业的核心目标是以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实效: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效率高效、农业组织化程度高、农产品自给率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竞争力高、农民收入高、农业生态效益高和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高。



四、荷兰农业:高科技农业模式  



荷兰农业在世界上极富影响力。荷兰国土面积仅41864平方千米,只有重庆市的一半。但是这个欧洲小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额曾经达292.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法国,荷兰的进出口总量为世界第三,净出口为全球第一。尤其是花卉生产位居世界首位,年出口约达50亿欧元,曾经占世界市场的43%。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日本农业是精细农业,美国农业是规模化精准农业,以色列是属于节水灌溉技术领先全球的高科技农业。 荷兰农业与以色列相类似,属于全球高科技农业的典范。20世纪50年代,在荷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荷兰农业开始了其蓬勃发展之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积累,形成了如今的发达高科技农业,比如荷兰在玻璃温室农业、园艺花卉、生物防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在全球位居领先地位。


据统计,荷兰玻璃温室面积曾经达到16.5万亩,大约占全世界温室总面积的1/4,西荷兰曾经是温室最集中的地区。玻璃温室约60%用于花卉生产,40%主要用于果蔬类作物(主要是番茄、甜椒和黄瓜)生产。荷兰在玻璃温室环境控制方面,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其中包括:光照系统、加温系统、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二氧化碳补充装置以及机械化采摘、监测系统等。荷兰的玻璃温室全面的自动化,再加上极为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生产出的作物十分高产,并且品质极高,荷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达多出口全球其他国家。  


荷兰除了温室技术之外,荷兰的还拥有全球领先的生物防控、检测技术、大数据运用等等“高尖端”技术,这些技术曾经帮助荷兰农业成为全球农业令人称赞的佼佼者。


荷兰有一个叫Jacob van den Borne的农民,有一片马铃薯地,他的每公顷田地的马铃薯产量能够稳定在20吨以上,而全球马铃薯的产量平均大概9吨/公顷,可见高科技带来的高产高效。


荷兰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大,因此,荷兰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必备资源,荷兰几乎都不具备。荷兰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荷兰人在20年前就喊出了“用一半资源,产翻倍食物”的口号,并且许诺了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的国家承诺。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从2000年至今,荷兰在关键农作物的用水量大幅减少了90%,并让温室作物几乎完全摆脱了化学杀虫剂。从2009年起,荷兰的猪肉与畜牧业生产者使用的抗生素也大幅减少了60%。


若以西红柿的水足迹为例,荷兰在除主要作物之外的农作物上使用的资源也远小于全球平均值。


荷兰每年农产品的出口总值位列全球第二,而排名第一的美国国土面积有270个荷兰那么大。除了成熟的农作物,在全球蔬菜种子贸易中,超过1/3的种子来自于荷兰。值得一提的是,荷兰有超过一半的国土都被用于了农业与园艺。




五、以色列:精准农业模式



以色列资源十分稀少,大约有一半的土地是沙漠,可耕地面积十分稀少,尤其是水资源极度缺乏。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的农业高度发达,农民收入相当之高,甚至于一个农业人口可养活90-100人。而且农民对补贴依赖程度非常低。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有一项数据:以色列的劳动生产率曾经是日本3倍,美国的60%(含季节性农场工人)的同时,以色列的耕地生产率是世界最高的,达到了美国的近5倍,以色列甚至精耕细作著称的日本还高1/3以上!这些成绩都归功于色列农业的特色精准农业发展模式,以色列精准农业技术水平足可以与美国并驾齐驱。


所谓精准农业,实际上是智能化时代提出的一个高大上的概念。精确农业简单地讲就是各种现代仪器、网路、智能设备的综合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而已。


举个例子,传统看病,经验丰富的医生往往通过望、闻、切等方式进行诊断,而现在看病人先叫你做B超、CT、磁共振等。精确度是提高了,但费用也大幅提高。精确农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时间精准,包括施肥、打药等在时间上必须十分精确。

其次是位置精准,比如哪个位置有虫害,哪个位置肥力不足,都可以及时发现,精准定位。

再次是量化精准,比如温度、湿度、施肥量等十分精确。


农业曾经是以色列的立国之本。以色列农业科技之所以强大,在于把科学技术深度融入以色列农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色列领先世界的技术包括:精准灌溉、智能温室大棚、生物育种、生物防治、节水技术等等。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以色列精准灌溉:以色列早在九十年代80%的农田就应用了滴灌技术。 并且根据农作物和土壤类型设置的滴灌控制系统,使田间用水效率显著提高,达到每立方米增产2.32公斤。另外还包括地下灌溉(直接将水引至植物根部,从而进一步减缓蒸发)、滴灌施肥技术(通过滴灌系统分配肥料)、防止植物根部盐积累的方法以及针对水栽培的新型滴管技术。


以色列智能温室大棚: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灌溉施肥控制系统、气候控制系统和加热控制系统组成并且支持各种气候传感器,可以根据传感器的读数来控制各个设备的运转,也可以根据种植者所需的气候数据来进行自动气候调整,用以营造最好的植物生长环境。



以色列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包括了生物育种和生物防治。以色列生物技术的科研项目直接来自于生产实际,根据各地自然条件 及实际需求选择研发课题,并由生产部门提供科研经费及试验基地。


比如以色列曾经在世界番茄品种市场掀起了一场革命,大幅提升了圣女果的市场地位,以色列引进了穗番茄,并开发出各种番茄品种,包括味道与颜色更佳的品种、坚实度更高的品种。


以色列节水技术:以色列是污水回收全球领先国家,以色列的水循环率约为 75%。以色列回收水则主要用于农业循环再利用。


以色列农业机器人:通过智能感知与大数据技术可使机器人发现温室大棚种植中作物成熟果实与蔬菜,包括电脑和挤奶与饲养系统从而使农民获得最高价值的大丰收。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农业科技已实现全部大数据化,几乎每家农业科技公司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农业活动的决策已逐渐由人执行转变为大数据技术执行。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和大数据科技举世闻名。以色列由于地处干旱地带,南部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十分缺水。而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废水利用和海水淡化技术等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六、法国农业:合作社服务模式  



法国自然气候条件十分优越,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法国曾经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农业食品出口国。其农业专业化与科技化程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很多人都觉得法国的休闲农业非常牛,但成功的根源是法国的合作社模式的成功。曾经有蓝皮书指出:法国有1.3万个农业合作社,有3800家农业合作企业,90%的农民都参加了合作社。 虽然法国的农业合作组织形式多样,数目繁杂,但各组织均有清晰的自身职能定位,并带有半官方色彩。由于农业合作组织存在形式灵活,多数处在与农民交流的“第一线”,成为法国农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存在。农业合作社模式已经融入到法国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不仅是法国农业和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的推广、农村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均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农业教育与培训、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农民社会保险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法国的农业合作社拥有三大价值:


世界领先的6大经典农业模式


第一个价值就是集中整合了农业生产的需求,降低了农民的采购成本,比如说生产资料的统一购买,农民技术的统一支持,农产品的统一销售,以及加工、储存、贸易、金融、保险等等,完全是合作社以众包的模式进行运营的。


第二个价值就是通过农业合作社,连接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加了农民的市场话语权,维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


第三个方面的价值就是农业合作社与农场之间的分工合作,这是一种既独立又合作的双层经营模式,农场负责把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做好,合作社负责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做好。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还拥有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在法国想干农业必须持证上岗,在法国从事农业经营必须首先获得专业的证书,否则当农民的资格都没有。法国的农业职业证书获得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农业的职业培训机构获得,可以索取政府机构的培训学习资料通过考试获得。


在法国全国有806个农民教育机构,371个学徒培训点,495个成人教育培训点,可见法国的职业化的农民培训十分全面。从国家层面观察,法国对农业教育的补助是非常高的,法国每一个学农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大量补助。在法国的公立学校,它们向每个农学专业的学生投入近9500欧元,对于攻读工程师,园林设计师,兽医专业的学生,人均投入达1.44万欧元,这使得农业教育体系在法国越来越受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以色列   模式   农业   荷兰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农户   农业生产   合作社   农产品   农民   经典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