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真相:感官激励


人类有两方面进化:社会进化和自然进化。

自然进化就是人本身的进化,这个进程异常缓慢,不受控于人本身。

社会进化有两大类:其一,人类认知观念的进化,也就是人与自然界的交互手段、作用方式的探求;其二,社会生存环境的改造和进化,也就是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的产出和积累。

社会进化促进了社会发展,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基于人利用自身感官认识并改造外界获得的进步,所以,归根结底,人类社会的发展源于感官激励。

(PS:参考《进化之上》内容。)

一、感官对个人的影响

1、感官的两端:痛苦与欲望

人的感官,佛教称为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也称六识,与此六根相对外界刺激激励分为:色声香味触法。六识尚惑于六种激励,无法自持,即被佛家称为六根不净。(有兴趣读者,可阅读《心经》,很短的一本佛教典藏。)

人的感官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任谁无法更改,比如:人眼对频率在380~750THz,波长在780~400nm之间的光线天然就能看到;人耳朵对频率为20-20000Hz,波长在1.7cm~17m的声音天然就能听到。

所谓的大乘佛教,终是全盘否定了主观和客观,曲解了原始佛教的教义。意欲解脱众生于苦痛却在理论上先自陷迷途。

我们毕竟只是普通人,无法触及那种面对外界刺激而不动心的高深莫测的境界。而在每种感识作用的两端我们就会有逾越和痛苦的感受。

2、对人的尊重就是感官尊重

对人的尊重有两种:形式尊重、平等尊重。

形式尊重属于社会范畴,往往是不对等的尊重,一方需要敬重另一方的地位和身份,从而体现出的一种社会礼节性,这种尊重以物质利益、道德约束和其他的外力性屈从得以兑付。这种尊重是具有单向性和社会后天性。

平等尊重则属于自然范畴,是一种对等尊重,是相互的,基于我们同属于同一物种的伦理尊重。这种尊重的原则就是合于理性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尊重是双向的,自然先天的。

先天的客观的自然不是人的意志可转移的,应该首先被重视。也就是说人对人的尊重,首先应该尊重其六识。而在这种尊重中,不能以形式尊重为要求,强迫另一方接受自己对他造成的六识冒犯。尊重六识就是感官文明。

3、感官文明

感官文明是有条件基础的,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正在恶劣环境下从事抢修作业的人员衣冠整洁,更不能让一个已经失去自理能力的人将卧房整理的窗明几净。对他们我们应该施以的是社会尊重和援手。

除此外,当个体有条件有能力时,都应该将对他人的感官尊重记于心头,指导自己的行为。

不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时不面朝餐桌和他人,衣服不必昂贵、质料不必华美,但得体大方是应该对他人展示的视觉尊重;

清洁身体,不让意味对他人产生困扰,是嗅觉尊重;

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高音播放短视频,就是一种听觉尊重;

……

我们是礼仪之邦,应该在启蒙教育内有这么一门课程的。我们现在为数不少的人,对人缺乏这种基本的感官尊重。

更有甚者,当他人对他提出感官尊重的诉求时,居然勃然大怒,大发雷霆。当然,提出者肯定也是冒犯了他的感官尊重,比如,说了刺激他意识观念的言辞和话语。

以下常识,我们认真看看,我们是否真的认识到了,并推己及人了呢?

你的鼻子肯定不喜欢闻到臭烘烘的味道,更喜爱清单怡人的芬芳;

你的眼睛肯定不喜欢凌乱、血腥和肮脏龌龊的场景,更喜欢有序、温润和美妙洁净的事物;

你的耳朵肯定不喜欢听到嘈杂的声音,更喜欢悦耳舒适的节奏;

你的身体肯定不愿受到苦寒和伤害,而喜欢轻松、写意和健康;

你的味觉肯定不喜欢令人恶心的食物,而喜欢甘甜爽口的佳肴;

你的观点肯定更喜欢受到接纳、肯定和认同,而不是被否定、拒绝和贬斥。

二、感官激励对社会发展的驱动

1、感官激励下的发展

感官激励具有天然性,自然可以将人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驱动的目标统一,感官激励就是人的天然信仰,财富和美色之所以动人心魄就是它们能够满足人的感官激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感官对人的刺激并不是只单纯地取决于刺激物的数量,而是更多地和刺激增量与前次刺激量之比有关。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嗅觉等之所以要不断地更新,才能持续保持愉悦的感觉,就是与这一心理原理有关。

而基于这一心理原理,实际上人们的感官激励要不断开发出新的刺激物才能持续得到满足。 这一过程中,人的欲望也就在不断地膨胀。

当社会财富总的增量能够满足人们对感官激励总量的需求,就表现得欣欣向荣;否则就会导致物质竞夺加剧、陷入存量博弈。

2、功利主义颠倒了伦理观念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感官激励的不良方面就是催生了功利主义。西方的功利主义的两大弊病在于:其一,将感官激励中的六识激励割裂开来,没有注意到系统性的平衡与调节,所以很多人得到了很多自己似乎并不想得到的,失去了很多自己不愿失去的,物质竞夺了不少,幸福获得感却很低;另一方面,功利主义片段化地思考问题,没有从人本身、人的认知和认知产物几层递进的角度思考问题,颠倒了伦理概念。

受功利主义的侵染,不少人只关注认知产物也就是社会财富,而不关注人的认知水平的提升,甚至漠视人本身,这是一切不伦理的思想的根源。

三、过犹不及,感官发展要有品有节

1、感官品位

生存之上的感官激励与个人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大家都知道雍正和乾隆两代帝王的收藏,前者因为中年即位、思想成熟、品位高雅,藏品非常典雅简洁、疏密有致、有美感和意境。而乾隆少不更事就身登大宝,由于地位过于尊崇,无人敢于对其轻易质疑,加上自我感觉良好,失去了进步空间,收藏的藏品,很多限于眼花缭乱的堆叠,十分杂乱,毫无美感和深度,过于俗滥。

人的品位也是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的,清新淡雅,轻快宁神,不以对感官的狂轰滥炸和冲击为主导的刺激才应是感观激励的发展方向。

感官的品位在质不在量。

2、感官愉悦不能三观逾越

失去品位引导的感官激励会导致三观的崩塌。变成秀下限的刺激,现在的短视频,多少主播其实并无内涵,甚至有的连讲话都缺乏逻辑和条理,只是凭借颜值与观众进行一些无法明说的互动,就获得了众多的流量。

而这种只是视觉刺激引导为主的心理迷惑。更不必说,有些主播为了出名和吸粉,拍摄一些不知所谓的动作,给观众带去一些情欲刺激,借此拉流量。那些穷奢极侈大秀优越感的短视频,更是对三观的摧毁。

人的欲望应当予以正当的满足和正确的引导,并在之后产生激发个体向上和热爱生活的动能。但有些感官刺激实在不能被恭维成感官激励,它对人没有正向的激励作用,有害无益。

3、理性构建感官品位

感官激励终究是要给人幸福获得感和向上牵引动力的。而如果感官愉悦带来的是对外物更强烈的占有欲,那它就不是激励而只能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阻滞人性中理性的成分,放大了人性中动物性的一面。不仅不利于个体追寻更高层级的快乐和幸福,还会让其给其他个体带去伤害。

清淡健康的饮食,绝不会让人肠胃不适、营养不良,更不会让人有三高和糖尿病;规律的生活,不纵情于声色,不会让人精神萎靡,有利于心理安宁平和。

欲望浓重的人,是无法发现自我的,总是被欲望驱使和奴役,欲望得到满足则空虚无聊,欲望不得满足则被其缠绕不休不得解脱。不可能有内心的宁静祥和、平安喜乐。

我们的六识之间是需要协调平衡的,它们之间并不同步,需要我们用理性来协调。你过于贪吃满足味觉,你就会出现消化类的疾病;你喜欢熬夜看手机,满足意念,你的眼睛就会疲劳损伤,你的身体也会劳累、精神委顿。

一切欲望都是人的内在理性追求被外在的物质刺激击溃所致。只有将欲望纳于理性的控制下,合理地予以满足才能见证个体的幸福。欲望只能给人带去一时的欢快,留下的都是持久的无聊和不过如此的失望。

不为外物牵引,才能得证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感官   乾隆   刺激物   佛教   功利主义   伦理   认知   品位   真相   理性   个体   物质   欲望   自然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