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和中医

人吃五谷,经寒热,在人与自然相处相适的历史长河中,难免不生病。人与病魔斗争史,也即是人类的成长史。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出现过各种不同的战胜疾病的手段,流传最广泛的,莫过于中医与西医两大家。相比较而言,两大家都走了一条共同之路:由不完善走向完善,由不太科学走向科学。现在有一股风,吹得比较大:西医之风企图吹倒中医之风!中医似乎处于弱势。这其实很不正常。比较而言,中医更注重人的整体,西医更看重患部;中医更看重阴阳失调,西医更看重何种细菌引起;中医讲望闻问切,西医看重化验检查这些设备器械;中医重调养,西医重消刹…。既然各有优势,理应互补互助,而不应互贬互否。

至于中医内部的斗争,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有通过不同理论观点的比较,才能分辨出熟是熟非,弃糟粕,留精华。这是中医发展之阳光正道。古时候,中医充斥着一些巫术迷伩非科学的成份,在历史的进化中不是也逐步淘汰了吗?但是有的中医措施是不是就不科学呢?不見得的。例如中医感冒,就要忌生冷,忌油浑。有些药物有配伍禁忌,服人参忌吃萝卜…这并非不科学。在养生方面,中医的两种学术观点一直存在:一种是运动,活动筋骨;一种是静养,调和心态。

中医发展己给人类带来了益处。特别是屠呦呦医生从中草药中提取青蒿素,治好了好多人的 疾病。 还有华陀无耐的血吸虫病。还有诸多老年慢性病,还有针炙丶接骨外科等其他许多方面。

但是,总的感觉,中医界固守古籍和不读古籍两中倾向皆有,发展劲头不足。固守千金方、黄帝内经,言必称,行必遵,我们无话可说。但那都上千年了呀!应当大胆在继承中发展了!而不读古籍的是否发展了中医?特别是街巷和基层的堪忧。能读懂丶善运用的有几许?往往吃他们好几副中药也不中用。

中医界的争论,往往与某些人的固态有关。科学需要发展,中医科学也需要发展。这里所指旳发展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中医自身需要前进,尽量少用些大包围式的处方,一则减少病员不必要的负担,二则增强处方的针对性。再一个方面处理好与西医的结合,西医确实有其所长,将其结合于中医之中,何乐而不为?治病救人为根本呀!

中医发展了?还是走上萎缩了?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国家在大力向世界推广这一国粹;争不争气就看中医师们了!据我所知,城里名中医的门栏越来越高,入他们的门不易;而入了这个门,三五分钟就打发了!中医的望闻问切是需要倾听的,是要花时间的,而他们电脑中的配方己备好选择打印就行了!看医者有微词呢!看起来,一不迷伩名家,二要多培养中医高才。

2021.6.15 成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黄帝内经   中医界   千金方   中医   望闻问切   病员   高才   寒热   西医   处方   古籍   中国   观点   走向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