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陆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其中,辗转迁徙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构成福建一支重要民系——客家民系。

永定土楼,又称筒子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这些土楼依山就势,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永定土楼群现存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集中分布在高北土楼群、万安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溪土楼群、初溪土楼群、中川土楼群、岩太土楼群、中溪园土楼群、大洋塅土楼群、石城坑土楼群。

高北土楼群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东南部的高头乡高北村,楼群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承启楼、侨福楼、五云楼、世泽楼等4座土楼。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承启楼

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直径73米,高11.4米,全楼共计400个房间,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是圈数、居住人口最多的土楼,被称为“土楼王”。台湾政要吴伯雄先生曾亲题“福建土楼王”。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被评为当年最佳邮票。承启楼于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以“世界上最大的土楼”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侨福楼

始建于1962年,直径45米,高3层,全楼共计30个房间,位于承启楼西侧,是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世泽楼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1929年毁于战火,1931年按原状重建。宽40.8米,11开间;长41.2米,12开间。每层38开间,高4层。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五云楼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360-1424),宽25.8米,9开间;长24.3米,11开间,每层40开间,高4层。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永定土楼,2008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8月,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6年1月,入选“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

思窝花脸:福建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名录,中原汉人南迁的客家民系


思窝:花脸

钉个思窝,到此一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永定   中原   汉人   邮电部   福建   龙岩市   生土   福建省   花脸   楼群   开间   民居   客家   中国   邮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