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都像一张人脸,大脑是怎么解读的?


看啥都像一张人脸,大脑是怎么解读的?

我们不仅在会日常物品中看到人脸,甚至会分析它们表达的情感。

人类似乎总能把各种无生命的物体看成人脸,月亮、树干、吸尘器……甚至有人能把奶酪吐司看成耶稣。那么,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并将其解读为人脸表征时,到底在发生了什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杂志上发表论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论文称,大脑识别、分析假想人脸的过程与识别真实人脸的过程完全一致。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从不错过任何人脸'所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了其坏处。大脑已经进化出了专门的神经机制来快速检测人脸,它使用的是'鼻子+嘴巴+两只眼睛'的粗糙模板。很多物体都能满足这一模板,从而触发人脸检测反应。"论文第一作者、心理学院的David Alais教授说。

"我们虽然知道这些物体并不是真正的面孔,但对面孔的感知依然存在,最终我们得到了一种并行的体验——它们既是引人注目的人脸,也是无生命的物体。对人脸的第一印象并不会让位给对物体的第二感觉。"Alais教授说。这种错误被称为"人脸空想性错视",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人脸空想性错视并不会被当作错误结论而被抛弃,大脑会像分析真实人脸一样对这些假想人脸进行表情分析。"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会在无生命的物体中想象出一副人脸,还会分析它们并赋予它们情感属性。研究人员猜测,这可能是因为,作为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仅仅检测到面孔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读懂面孔的特征,辨别其表情,从而判断对方是朋友还是敌人,是快乐还是悲伤,是愤怒还是痛苦。"Alais教授说。

这项新研究表明,一旦一张假想面孔被大脑保留,大脑对它的分析标准与真实人脸的分析标准一致。Alais教授说:"我们展示了一系列面部表情,从生气到高兴,让参与者对每张脸的表情打分。"有趣的是,在分析假想面孔时,判断真实人脸的已知偏见仍然存在。之前的研究表明,当人们逐个判断面部情绪时,对当前面孔的评价受到对之前面孔评价的影响。这次,研究人员把真实的面孔和想象的面孔混在一起进行测试,结果也一样。

Alais教授总结道:"无论图像类型如何,面部表情的处理过程都相同。这意味着,在云里看到人脸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幻想。"

编译:花花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

期刊编号:0962-8452

原文链接: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7-moon-brains-human.html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悉尼   耶稣   大脑   空想   假想   学报   研究人员   物体   面部   面孔   英国皇家   神经   表情   过程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