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红到天问一号,我们用了50年!证明自己走出来的路是正确的

广阔无垠的宇宙是否有尽头?这个问题我们华夏子弟从古问到今,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想象,而探索也从未停止,近代的我们又一次提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地球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文明?

而我们从哪里来的?最后的归宿又将到达哪里?这些一切的答案都藏在那浩瀚神秘的星空之中。为了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中国的航天人从无到有,一次次打破技术壁垒,实现了航天领域的零突破,经过不断的努力,现在的我们终于追平了其他发达国家航天技术的差距,一直到现在,我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从东方红到天问一号,我们用了50年!证明自己走出来的路是正确的

宇宙

飞向浩瀚无垠的宇宙

从今天这期视频开始,队长和大家细数一下,我们的航天功绩,这50年我们的成果是值得骄傲的,先点赞再观看,留个好习惯。

1958年的中国,可以说一穷二白,新生的中国还没有度过困难时期,因为二战的影响,我们的社会百废待兴,但是咱们却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因为这个号召,全国上下举国欢腾,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因为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和其他发达国家一起登上空间的舞台,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的东方红一号,破空而去,奔向浩瀚星海。

从东方红到天问一号,我们用了50年!证明自己走出来的路是正确的

东方红一号

在我国发出响亮号召的时候,我国的几处基地里面,所有的科研人员克服艰苦的环境,进行着数据量庞大的计算科研工作,没有计算机,我们用算盘,西部基地没有车和飞机可以送去水和给养,是我们的战士肩扛手提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地顶着巨大的风沙保障了这些科学家基本的生活,全国人民热情的劳动,不断的挥洒汗水,只为了我们的卫星早日上天。

而我们的科学家们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待,在1967年,将我国被命名为“东方红”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了出来,同时,我国科学家还将第一枚已经制造完成的运载火箭定名为“长征一号”,是的,我们的科学家还有全国人民已经做好了在科研的道路上“长征”的准备,也许前路不止两万五千里,但是我们不怕。

这颗承载着华夏民族,对太空梦想渴望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实际上是一种科学探测性质的实验卫星,我国科研人员,将其设计为一种近似于球面的72面体,它的设计直径是1米,设计总重量达到150公斤,当时的计划是定为1970年左右发射,而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为我中国今后发展出对地观测、气象预报、通信广播等各种类型的应用卫星,奠定技术基础和实践理论的。

从东方红到天问一号,我们用了50年!证明自己走出来的路是正确的

东方红一号

到了1968年的2月2号,我们中国的空间技术研究院宣告正式成立,由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兼任院长,并主持工作,而“东方红一号”就是有这个研究院负责研制打造的。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就算是现在发射人造卫星都是一项极其庞大并且非常复杂的工程,其中涉及的,研制、生产、发生、测控等一众高精尖的领域,而当时那个年代的工业水平,科技水平更是不如现在这样的先进,我们和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的。

所以设计方案不断地修改,从原定的150公斤一直增加到了173公斤,而当时全世界发射的前4颗卫星加起来也就和我们的卫星差不多一样重,所以想要把这么一个大家伙送上天,难度可想而知,并且在技术要求上,我们还有达到国家要求的4项技术重点,那就是“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

就这寥寥12个字,几乎就概括了“东方红一号”全部的技术方案和目标,而这种技术难度也是当时不可想象的,但是我们的科研人员虽然感到任务艰巨,同时也是他们追逐梦想开始,这条艰难探索之路就此开启。

四大目标

为了完成上面说的四个重要的目标,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上的去”,最初的设计计划是,让“东方红一号卫星能够近地点400多千米处,远地点2300多千米的一种椭圆轨道上可以安全运行的,但是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得把卫星无比准确的送入轨道,对于一个就连导弹技术都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这种拥有强大推进力的运载火箭更是有着巨大的技术难关,更何况火箭上面还要搭载一颗卫星。

从东方红到天问一号,我们用了50年!证明自己走出来的路是正确的

长征火箭

这个时候我们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两结合”的方案,整个方案的意思就是用当时中国已经具备的“中远程”导弹作为第一级和第二级动力,然后我们在现有的火箭技术上,研发出第三极火箭,然后通过这种三级动力的连续传递,将卫星安全的送入预定的轨道。这也是三级火箭最初的雏形理念。

而当时世人火箭技术的负责人任新民先生,带领当时的一众专家根据这样的理论正式投入火箭的研制工作,并最终实现了导弹技术与探空火箭技术的完美结合,至此我们解决了“上的去”的问题,并且当时的航天人甚至喊出了“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这句口号。

但是随着而来的就是在地面上怎么“抓得住”卫星了,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得时刻掌握太空中卫星的位置,这需要计算机,计算出卫星与地面的距离,对于当时连计算机都缺的我们来说,这个计算量真的不小,科学家也提出了很多方案,最终决定利用多普勒原理,这个原理是根据无线电频率的变化实现测距,测速的,但是这个方案不过是一种理论猜想,我们想要一个解决方案,就必须解决一个非常特殊的方程式,这对当时几乎没有什么科研设备的我国科学家来说,不得不说一种巨大的挑战,毕竟光靠算盘,这个方程式还不知道要计算多少年呢。

在经过无数次失败之后,我们的研发人员转变了设计思路,打破西方的传统思想,重建了整个卫星的测轨方程式,从而破解了这一谜题,最终实现了对太空中卫星的实时位置检测。

接下来就是“听得见”和“看得见”这两个问题了。

从东方红到天问一号,我们用了50年!证明自己走出来的路是正确的

东方红一号

众所周知,我们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当年可是在太空奏响了《东方红》乐曲的,其实但这一个方面就具有非常大的难度,而我们的研制人员用高稳定的6个音频振荡器代替了当时广泛应用的“音键”,更使用了程控线路产生的节拍控制乐曲的发音,这样的成果说起来简单,但是当时的研制人员使用了上百次的实验确保我们的卫星可以在太空演奏《东方红》的,并且为了保证普通的收音机也可以接收到卫星传到地面的乐曲,我们的研制人员提出了“接力”的办法,这样的办法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办法,因为那个时候我国就连收音机都还是比较稀罕的物件,所以想要听到卫星的的乐曲,就得通过卫星天线发送,然后地面站进行接受,再中转到电台实现转播。

但是不管怎么说,“听得见”就这么被解决了,而“看得见”可就要难得多了,因为想要从地面仅凭人类的研究就可以看到太空中运行的卫星,就必须让卫星的亮度达到4等,但是我们的人造卫星直径仅仅只有1米,这让整个问题变得更加困难,而我们的科研人员这个时候用到的“灵感”竟然是从折叠伞上找到的,最后我们的科研人员决定在运载火箭的第三季上安装由高反光亮的材料制成可撑开的“观测体”,卫星小不要紧,这个外部的观测体打开之后,体积够大就可以,因为其反光的亮度极高,所以人们直接用肉眼就可以在地面上实现观测。

随着这四个问题解决,本来应该高兴的科研人员,却又陷入了一个“登天之路”必须面对的难题,那就是太空的极端温度变化,要知道在太空中,卫星向阳的一面可能会面临100多摄氏度的高温,而背阳的一面可能温度骤降到零下100多摄氏度,这样的极端温度变化,不管是中国还是当时的西方国家都是一个难题。

为了让卫星在太空中可以保持一个相对正常的“体温”,我们的技术人员,又研制出了一套完成的控温系统,这套系统不管卫星表面的温度怎么变化,都可以平衡卫星内部的温度,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这种系统运转需要的电力消耗是非常大的,而卫星自身可以携带的电量是在是非常的有限,最后我们的科研人员在解决温控系统的耗电问题上真可谓是绞尽脑汁,从而设计出了一套“温控系统”零耗电的方案,这种方案利用了卫星内部其他仪器工作时候所产生的热量,来供应温控系统的电力,可以说是非常巧妙的解决了耗电这样的大难题。

从东方红到天问一号,我们用了50年!证明自己走出来的路是正确的

东方红一号

至此我们的卫星和火箭算是顺利的研制完成了,然后经过4天4夜的长途跋涉,在1970年的2月,“东方红一号”还有“长征一号”终于到达了它们的出发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但是就在1970年4月24号发射当天,发射程序进入负8小时倒计时的时候,我们的科研人员发现“测控信号”不稳定了,瞬间所有人都紧张了,这种干扰源从哪来的?经过不断的排查,科研人员确定这个问题的源头在卫星和火箭的连接处,因为当初温控系统的要求,火箭和卫星之间的连接处用一种镀铝的薄膜包裹着,因为前期固定的不牢靠,发射时产生了晃动导致了信号的不稳,然后经过一番固定之后,问题终于也解决了,巧合的是,原本布满乌云的天空,这个时候突然也天晴了,而这艘火箭就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飞冲天。

而我们的“东方红一号“也准确的进入预定轨道,并正常安全的运行了24天,不仅我们的技术经受住了太空极端条件的考验,我们的卫星也打破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新纪录,那就是我们的卫星重量,超过了此前四个国家首颗卫星总量的总合。

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我们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克了一个个的不可能,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东方红一号”的成功也是足以震撼20世纪的世界性大事件,因为它宣告着我们中国,东方的航天大国崛起了,这颗“东方红一号”也和核弹、导弹一起被我们自己的历史誉为“两弹一星”,这些科技成果都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

从东方红到天问一号,我们用了50年!证明自己走出来的路是正确的

东方红一号

对此请允许队长仅代表个人,向为了实现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贤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不管是马兰基地,冷湖基地等我国那些在西部建立的艰苦基地,队长都曾踏足过,正是见证了这些地方的艰苦,才明白当时的科研人员有多么的不容易,而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接过前辈的身上的重担,为了我中华崛起而努力。只有我们屹立在了世界之巅,我们才能实现星辰大海的梦。才能让不再重蹈百年前的覆辙。

好了,今天的讲述就到这了,在文章的最后,队长会陆续为大家奉上我们祖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还有我们的科研人员,走过的伟大但曲折的心路历程。

世界很美好,感谢有你们,请看到这条文章的人为我们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做出伟大贡献的前贤们点赞,关注队长为您带来不一样的科技讲述,咱们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运载火箭   人造卫星   华夏   乐曲   导弹   中国   航天   队长   太空   科学家   火箭   正确   我国   方案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