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这些天,一群北漂的大象吸引了世界的眼球,这群大象一共有15头,它们摇头摆尾悠哉游哉穿州过县,如入无人之境。在短短40余天时间里,这个象群途径普洱市的墨江县、玉溪元江县、石屏县、峨山县,一路向北,已经迂回跋涉了500公里。据统计,沿路共“违法”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842亩,初估估计损失达680万元。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这个不知目的地的北漂象群,其实是在2020年12月就蠢蠢欲动的,那时它们有17个伙伴。各个象群4月16日从普洱市墨江县栖息地成功“越狱”,跑到昆明方向玉溪市元江县一带活动了一个月后,有两个伙伴偷喝了农家的自制烧酒,掉了队,醉醺醺地返回了墨江。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另外15头象群依然北漂,于5月16日凌晨进入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并继续前进,于24日到达玉溪市峨山县,现在已经到达了昆明市附近,大有到省城“聚众上访”的架势。

这个象群由6头雌象、3头雄象、3头亚成体象(已经长大但性腺尚未发育成熟)、3头象崽子组成。据专家称,领队的是一头雌象。那么这群象为什么要迁徙,到底要往哪里去呢?这得从大象的生活习性说起。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大象在动物界的地位

大象是现存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遍布世界各地,主要有非洲象和亚洲象两种。非洲象比亚洲象略大,成年象体长约7~8米,肩高约4.3~4.5米,体重约5.5~8吨;亚洲象体长约6~7米,肩高3.7~4.1米,体重3~5吨。不管是非洲象还是亚洲象,在体力上都属于森林之王,其爆发力几乎没有任何动物可以阻挡。

但大象吃斋不吃肉,属于草食动物,因此谈不上食物链的顶端,一般不招惹它们,它们不会主动对动物们发动攻击。而且由于大象自身特点,还会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许多便利。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大象由于体型庞大,在森林中随便走走就能开疆拓土,为其他动物开辟了行走的道路;它们还会推倒死去的树木,维护着森林健康和生态平衡;它们食量巨大,吃下大量植物种子,一路吃喝拉撒,将植物种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遇到干旱,它们会用鼻子和牙齿挖坑找水,扩大水源,除了解决自身需要,还为其他生物在旱季创造了生存机会。

因此大象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群体,是受到尊崇,“大智若愚”的森林大哥大。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人类对大象生存的影响

人类的劣根性是穷尽一切满足自己,一些人对大象光洁漂亮的大牙齿充满贪婪。为了取到大象的牙齿,捕猎者将大象残忍地杀死,割掉它们的鼻子,挖出它们的牙齿,遗弃它们的尸体,任其腐烂或成为其他动物昆虫的食物。

大象进化出巨大的牙齿是因为自身防御生存的需要,但这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自然机制,终究抵御不住进化出复杂思想人类的贪念,保护自己的武器成为自身的最大祸害,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大象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值得炫耀的牙齿成为导致灭种的最大隐患。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由于人类对象牙的追求,大象不断被猎杀,数量锐减,上世纪八十年代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中国云南地区是亚洲象聚居地之一,曾经由于人们的野蛮捕杀,只剩下不到150头。为了盗取大象牙齿,1994年发生过震惊世界的西双版纳一次连环猎杀20头亚洲象惨案。案件侦破后,5名主犯被判处死刑,这是世界首次对偷猎者判处死刑的案例。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此后国家对西双版纳开始了重点整治,收缴了各种枪支8万多支,在重拳打击下,伴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亚洲象群在西双版纳得以安居繁衍,现在达到了300多头存量。虽然如此,偷猎大象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如2012年一公一母两头亚洲象被猎杀,2013年和2014年都有大象被猎杀事件发生。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人象矛盾由来已久

现代文明社会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更多的空间。但是,人类要发展,动物也要繁衍,毕竟只有一个地球,只有局限的土地和资源,这就必然会给人类和动物为了争夺发展空间形成了矛盾。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人们划定了自然保护区,原则上是专门供给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地方,但人类不断的发展繁衍,村庄、道路、农田、景区不断的扩建,交通网络越来越四通八达,这些不断扩张变化必然会导致对自然保护区的冲击,如将动物们的栖息地分割成为一块一块。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而动物的发展繁衍,导致原来划给它们的栖息地日益拥挤,食物日益匮乏,得不到满足的动物们只得突破人类划分给自己的区域,穿越公路和村寨去觅食。这些动物并不懂各种纪律约束,它们不想有意侵害“群众利益”,但饥饿难耐,见到了好吃的就不管该不该吃,不但一概吃掉,还践踏得满目疮痍。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对于这些侵害和损失,虽然国家给予了一些补贴,但远远不够,且要随时躲避动物们的伤害;而由于这些动物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不能捕杀,于是受害的群众们怨声载道。前些年发生的一些偷猎大象事件,罪犯家属就曾有喊冤的,认为是实在难以忍受大象毁坏家园之害才奋起反击的。当然,这说法是不是真的,只有法律公断,本文不讨论。

这次15头大象的长途北漂,就是这种矛盾的后果。可以预见,这种矛盾在未来还会越来越激化,未来的人象矛盾最终会不会得到化解,很难预料。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北漂象群现在动向

这15头大象一路向北,已经漂了半年了。在这个过程,发生了许多趣事,如它们夜晚悄悄经过城镇,有点像鬼子进村;也曾半夜敲打村民的房门,入村毁坏房屋和房门;还捣毁不少蔗田和禾苗,吃掉村民的几百公斤玉米,踩死了几只鸡,喝了一些酒。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5月31日,象群到达玉溪市附近,政府组织投喂了菠萝、玉米、香蕉等象食4吨,几乎全部被吃光。日前,这个象群已经到达昆明市附近,经过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老光箐村北侧,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现在在双河乡火草坝附近一带活动。

为了做好象群继续北漂的布防,防止和尽量减少损害,政府组成了昆明市和玉溪市联合指挥中心,投入警力675人,出动应急车辆62辆,无人机12架,储备象食10吨,开展24小时不间断监测。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象群们是要回老家看看?

有网友打趣说,这个象群比人类果断多了,说走就走,走到哪吃到哪住到哪,什么行李也不用带。的确如此,人类如果要远行,总要瞻前顾后收拾半天,再利索地说走就走也要带点简单行李吧。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不过说实话,这象群是遇到好时代了,人们不但不捕捉猎杀它们,只是躲避,还要设法给它们提供方便,当然也要防备它们伤害到人类。好在迄今它们还算懂事,没有伤害到人类,否则人类的忍耐度也是有限的,弄不好就让它们吃不了兜着走。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这些象群到底要往哪去呢?哪里是它们的目标呢?

有网友调侃说它们是要去“豫州”。“豫州”是古代对河南一带地域的称呼,这“豫”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有点像一个人牵着一头象,因此河南又被称为“牵象之地”,如今的河南电视台标就是大象的写意,因此有人说这群大象是想回河南老家探亲呢。

当然这只是一个无稽之谈,但这群象到底要到哪里去呢?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专家分析象群最后归宿

专家对这些象群为啥离家出走做了分析,认为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受到生存空间的挤压,食物匮乏,想寻找食物更丰富的栖息地。但走的方向是随机的,所以方向并不对头,因为越往北越不适宜大象的栖息。

也有专家认为,是领头的大象由于经验不足而迷了路,因此越走越偏离了路线。象群们现在的北漂完全凭着感觉走。为了不让它们进入城市村庄给人类生命造成干扰,人类已经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干预,引导它们走近丛林。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对于这个象群未来的走向,专家们也还没有一个统一意见。一部分专家认为,应该让象群自己“迷途知返”,找到一条回原栖息地的路,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以防对它们今后的活动造成困扰;也有专家认为,现在的象群已经远离原来栖息地,应该通过人工干预让其返回,或者为它们就近寻找新的栖息地,帮助安置它们。

西双版纳象群北漂一族,它们要去哪里,最终能到达目的地吗?

最终这群北漂大象归宿如何,现在还是没有定论,只能跟随他们且漂且关注,走着瞧。

鉴于此次象群“越狱”大事件,有专家提出,为了长远考虑,应该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也要相应改变,这样才能更好保护亚洲象,让它们更安居乐享,不再有非分之想。

感谢阅读,欢迎讨论。如喜欢我的文章,就给个关注和点赞吧,再次感谢。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西双版纳   玉溪市   普洱   昆明市   石屏县   非洲   河南   自然保护区   大象   牙齿   目的地   矛盾   食物   人类   动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