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主义:这群人,又一次霸占了热搜

“职场妈妈”这个群体

永远都是热搜的「高频孵化器」


最近,又双叒叕有机构对职场妈妈群体做了调查,不出所料,又再次霸占了热搜。


关于职场妈妈那个永恒的话题——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不出所料,几乎所有妈妈都明确表示,平衡工作与家庭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没有人能做到。


工作996,带娃007,妈妈们被挤压到难以喘息的地步:有人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业绩做到第一却因为有孩子得不到升职;绝大多数妈妈,有了孩子以后,都想过或者曾经有过为孩子调整自己职业规划的经历;有人为了兼顾家庭一再换工作,家人却觉得收入大不如前,心生不满。


品质主义:这群人,又一次霸占了热搜


调查请职场妈妈们描述自己最崩溃的时刻,有一半人讲述了类似的场景:孩子生病,偏偏工作要加班,老人独自应付被累病了,打电话来质问能不能立刻回家——


“每每这种时刻,因为顾及着堆在案头的没完成的工作,累到都没有时间来绝望。”


品质主义:这群人,又一次霸占了热搜

《安家》中的二胎职场妈妈深夜躲在卫生间加班


真的是一孕傻三年吗?

是长期处于疲劳和焦虑状态的结果


北方姑娘李欣然,她27岁结婚,29岁生娃,怀孕前是一家500强企业地方分公司的金牌销售。


生娃后,她仍旧保持着女强人的作风,在公司附近重新租了房子,和公司协商上午、下午各抽出半小时回家一趟哺乳,白天婆婆帮忙带,晚上回去自己接班。


然而,销售这个岗位时时刻刻离不开人,即使只离开半个小时,一旦没能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领导会直接对她表现出不满。再加上晚上带娃休息不好,长期睡眠不足,她工作上开始出现不大不小的纰漏:“前一句还在和客户说,徐先生你看我们的产品怎么样,转眼又问人家姓什么,人家说你不是刚刚叫了我徐先生吗?”


李欣然这才意识到,所谓“一孕傻三年”,并不是真的生理上变傻,更多是人长期处于疲惫和焦虑状态的结果。


品质主义:这群人,又一次霸占了热搜

《三十而已》中为了带娃暂时退出职场的顾佳


李欣然的案例,是很多职场妈妈的一个缩影。职场妈妈的疲惫和焦虑,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的分担又占了多少呢?


大多数职场妈妈都认为,完全当甩手掌柜的老公很少,男人愿意参与到育儿中来。但普遍情况是,他们自动默认自己是辅助者和执行者,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和妈妈们远远无法相比。


中国人日常家务时间男女对比

品质主义:这群人,又一次霸占了热搜


李欣然表示:自己的工作也常常需要加班,但每次一身疲惫回到家,对娃的内疚感反而更强,更不敢去休息。


最后她得出结论:自己的需求和娃的需求冲突时,女人会纠结,男人却毫不犹豫地会选择前者。


品质主义:这群人,又一次霸占了热搜

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片段


于是,很多职场妈妈们,都会重度依赖家里老人的帮忙。


但是这种家庭育儿模式也有它显著的弊端:看孩子是一件极其需要精力和体力的事情,这和老人日渐衰老的身体状况背道而驰。


父母那代人养孩子是稀里糊涂过来的,没有那么多讲究,单位还有集体的托儿所。实际上老人既不懂纸尿裤怎么用,也不知道辅食怎么做,并不具有育儿的技能,把包袱甩给他们只能徒增家庭矛盾。


与带娃的疲惫相比

职场压力更让职场妈妈们倍感焦虑


一个做自媒体的妈妈告诉我们,她们这个行业随时要追热点,任务常常是突发的,每次非工作时间微信群里闪现领导的这种消息。


如果她因为正在带孩子没法响应,常常会绞尽脑汁想别的理由应对,而不会直接说因为孩子:“你编个别的原因,比如正在外面吃饭、在开车这种,别人会觉得你是临时性的不能配合,这次不行下次再找你也没负担。


但如果你说是因为在带娃,别人就会觉得你总是会有事情的,那下次再找你也会犹豫一下,久而久之你就被边缘化了。”


品质主义:这群人,又一次霸占了热搜

日剧《我,到点下班》对已育女性的职场困境做了深刻展现


李欣然则每每纠结于要不要参加单位团建或者同事聚餐。


不参加显得不合群,参加吧,就很难控制时间,每次稍微晚一点,老人总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电话问她什么时候回去:


“领导当着你的面就会说,你看你家老问,要不就回去。你一走,男领导就会说,女人就是这样,觉得你事好多那种感觉。”


品质主义:这群人,又一次霸占了热搜

《我,到点下班》剧照


职场妈妈内部,也存在着某种公司鄙视链,概括起来就是外企>国企>民企。


人人都说越来越没落的外企,对职场妈妈来说却是相对理想的选择,因为能按照老外的习惯来,员工有很多休假,也不会因为“拖家带口”被认为“不能拼”、受歧视。


其次就是国企和事业单位,上下班时间明确,加班少,加了班可以及时调休,逢年过节还有一些福利。老师和公务员这种工作,是从相亲阶段开始就被偏爱的女性职业类型。


排在最后的就是民企,996成风,还有“35岁危机”。



培训机构不是为孩子而存在

是为没有时间的职场妈妈们而存在


朱媛媛所在的深圳,幼儿园的放学时间是下午三点,小学是下午四点,初中是五点到五点半左右,美其名曰减负、快乐教育,但实际上是给像她这样的妈妈们增加负担。


品质主义:这群人,又一次霸占了热搜

《三十而已》中顾佳夫妻陪孩子接受幼儿园入园面试


这个时间段,大部分职场妈妈都在上班,无法按时接孩子的家长只好花钱请阿姨接送,再让孩子去上各种培训班“杀时间”,直到自己下班回家有时间接手。


如果遇到长假调休,则是职场妈妈们最头痛的时刻。周六变成要上班,但是小娃们周六却不上学,那么这一天娃怎么带?大多数人只能想办法请假。


但请假毕竟不是个长期的办法。职场妈妈迫于家庭和工作的分身无术,于是,很多职场妈妈们,自然而然的把解决问题的眼睛,看向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培训班盛行背后的另一个真相——妈妈们只是为了让孩子在自己上班的时候有个去处而已。其实很多培训机构不是为孩子而存在的,是为没有时间的职场妈妈们存在的,帮她们看孩子。



养孩子只是家庭内部的事吗?

被忽略的社会责任


品质主义:这群人,又一次霸占了热搜


为什么职场妈妈的困境这么难解决?美国人凯特琳·柯林斯花了5年,走访了四个国家的135个职场妈妈,出了一本厚达近500页的《职场妈妈生存报告》。


第三章 民主德国 “我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撑过40个小时……那不是人过的日子。”

第四章 联邦德国 “在德国,大家会说,你是个事业狗。”

第五章 意大利 “没有人帮我。在意大利真是好难。”

第六章 美国 “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同时做好所有的事。”


——《职场妈妈生存报告》目录节选


德国妈妈们不敢太追求事业,职场上拼太狠,会被人喷“事业狗”,生了娃必须自己亲自带。


意大利妈妈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成功的关键,就是能把带娃的活儿外包,一般默认是祖辈帮忙带孙辈。


美国妈妈们则完全没有指望过老人,她们渴望有更多的兼职工作机会,但很难找到。


各国生育相关福利对比

品质主义:这群人,又一次霸占了热搜

根据《职场妈妈生存报告》整理


哪里的中产阶级职场妈妈过得最好?这本书的结论是:瑞典。

这是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鼓励父亲和母亲休同等时长的育儿假;同时,瑞典的职场文化不鼓励加班。这里无论男女,一年都有长达25天的带薪假,休假方式也很灵活,可以自由安排。因此,瑞典妈妈参与社会工作的比例极高,家庭和工作怎么平衡,对她们来说是不需要纠结的选择。


根据这本书,中国的情况和美国最类似,会倾向于认为生养是个人的事情,应该个人自己想办法解决。再加上性别分工的刻板印象,这个压力最终就只落在了女性家庭成员也就是妈妈们身上。


每一位职场妈妈都是生活的强者

向职场妈妈致敬


品质主义:这群人,又一次霸占了热搜


这几年,社交网络上总有各种讨论职场妈妈的文章,我们已经足够明白职场妈妈四个字意味着什么。以至于如果有新的文章讨论这一话题,总有人高声指责发文者不该再制造焦虑。


小品只是惶恐,一篇短短的文章肯定不够深入、不够贴近表达出职场妈妈的真实现状。“职场妈妈”这四个字,透露出艰辛、磨炼和隐忍。“职场妈妈”,这是一个伟大的名词,代表着责任、勇敢和付出。


每一位职场妈妈,都是生活的强者!向每一位职场妈妈致敬!


品质主义--「自由」「灵活」「专注美妆」「赋能创业」

品质主义:这群人,又一次霸占了热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联邦德国   培训班   瑞典   意大利   德国   美国   焦虑   疲惫   老人   主义   品质   妈妈   领导   孩子   时间   家庭   时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