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事件频发,学生和家长究竟该如何预防?


校园暴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受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经历过学生时期,都或多或少是一些校园暴力的见证者,甚至经历者,所以更加明白校园暴力频发这样的现象对于成长期的孩子们而言是怎样庞大的一场暴风骤雨。校园本该是最明朗、安全的地方,可“小学生长期遭班干部勒索”、“13岁男生宿舍内遭围殴”、“女学生被殴打扒光拍摄不雅照”类似的新闻却屡见不鲜,这样漠视尊严与生命的行为频频发生在十几岁的孩子身上,实在是让人痛心。作为家长,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身心健康,平平安安的成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欺负,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欺负别人,面对校园霸凌,我们究竟该怎样引导教育孩子?

校园霸凌事件频发,学生和家长究竟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校园欺凌的行为也不仅仅表现在“打”上,语言辱骂讥讽、恐吓威胁等影响受害人心理健康的人身攻击行为也属于欺凌范畴。

校园欺凌的特点:

低龄化:校园欺凌事件大多发生在十几岁的孩子身上,施暴者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受害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是发生这些悲剧的主要原因。

群体性:校园欺凌多是团伙作案,心智尚未成熟的一群小孩成群结队打着“仗义”的旗号为非作歹。

反复性:校园霸凌发生一次就会有无数次,不仅仅是类似案件不断发生的反复性,还体现在同一案件中受害者被多次霸凌欺辱的反复性。

这些可能是校园欺凌的信号!

  1. 身体伤痕:孩子身体表面无缘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家长询问原因时,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
  2. 孩子鞋子,首饰,文具盒等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损坏,而你的孩子又并非是丢三落四的性格。
  3. 如厕习惯改变,孩子非得憋着回家上厕所时,学校厕所很可能已经成为施暴场所。
  4. 孩子回家总是带着伤心、沮丧的负面情绪,拒绝谈论学校和同学之间的事情,很有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伤害。
  5. 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自杀行为,这已经属于极度不正常状态了!家长必须高度重视。
  6. 孩子非常厌学,出现装病请假不去学校甚至逃学等抗拒学校的行为时。
  7. 过度索要,甚至偷窃家里的财物,可能存在被敲诈勒索的风险。
  8. 携带或试图携带“保护工具”(棍子、刀等)去学校,并时常表现出受害者肢体语言,如拒绝眼神交流,耸肩弓身等。
  9. 出现失眠、噩梦、尿床等反常行为。

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

家长是没办法做到24小时守着孩子的,学校老师也没办法时时刻刻注意到班级里那么多个孩子的所有动向,所以预防校园霸凌,最重要的还是要交给孩子,当我们不幸成为被霸凌的那一方时,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尽可能的少受伤害,如何自救。

  1. 保持镇定,只要保持镇定才能牢牢抓住每一个脱困的时机。
  2. 求救,向路人求救,采用夸张、异样的行为方式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3. 保证人身安全,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以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策略性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脱困,切忌不要激怒对方,可采用迂回战术,尽可能的拖延时间。
  4. 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矛盾。
  5. 上下学尽量结伴而行,独自行走时,不走偏僻人少的地方,路上不要贪玩,按时回家。
  6. 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校园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时告知家长,不管遭遇了什么,家长都是最坚强的后盾,他不必独自承受身体和心理的创伤。
校园霸凌事件频发,学生和家长究竟该如何预防?

作为受害者家长如何应对校园暴力

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幸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作为家长,我们要治疗的不仅仅是孩子身体上的创伤,还要采取更多的行为,最大程度的解决孩子心理上的压力。

  1. 稳定孩子的情绪,直接与孩子讨论,孩子因为羞耻、尴尬不愿谈论,家长要适时鼓励,表示理解和同情。让他们知道可以毫无保留的信任你,可以随时得到你无所保留的协助。
  2. 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多陪伴孩子,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心理医师的帮助。
  3. 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确认学校是否对施暴行为有所处置且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是否得当。如果施暴情形发生在往返学校的路上,应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直至问题解决。
  4. 如果孩子内向缺乏社交,多帮他安排兴趣相符的社团活动以用心培养孩子适当的社交技巧并且建立自信心。
  5. 给孩子的日常穿戴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如果你是校园暴力施暴方的家长

如果你是校园暴力施暴方的家长,不管你是认为你的孩子做出这些行为属于事出有因,你可以理解,还是愤怒他屡教不改,你也痛心疾首,都请你认认真真的检讨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过度的溺爱会导致孩子任性、骄横的不良心理,不恰当的暴力管教会致使孩子出现叛逆、反社会行为,这都是造成你的孩子成为校园“小霸王”的主导因素。

小朋友们的大部分三观都来自于家庭,不良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背负过多压力,催生心理障碍,他就会跑去寻找不恰当的方式进行宣泄,比如从欺负弱小身上获取尊严地位和成就感。家长应当多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行为方式,发现不正苗头立即予以帮助改正,以恰当的方式输送正确的观念给孩子。

  1. 清楚的告诉孩子你不能有这样的行为,绝不接受孩子“只是好玩”之类的理由。自己的快乐不应当是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的。
  2. 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安排一个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
  3. 增强对孩子活动的掌控,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并为他们制定规范。与学校加强合作,矫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
  4. 避免孩子收看暴力影片和玩暴力电玩。
  5. 确保孩子没有看到过家庭成员间的暴力行为,避免他在学校进行模仿。家庭教育过程中也切忌采取暴力管教方式。

在校园暴力案件中,不仅仅是受害者会产生心理问题,作为施暴一方的小朋友心理问题可能更为严重,只不过受害者是因为霸凌出现心理问题,而施暴者是因为心理问题去霸凌。所以作为施暴一方的家长也请务必注意自己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否忽略了和孩子的沟通交流。

如何让暴力远离校园

学校

  1. 学校切实肩负起教育管理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经常开展青少年安全知识教育讲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2. 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处事经验和能力。

家庭

  1. 家长要承担起预防校园暴力的责任,将预防校园暴力发生作为自己的义务,教给孩子自我保护须知的同时也应当教导孩子不要成为施暴方。
  2. 看管好孩子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不要沉迷于网络。
  3. 给予孩子更多家庭关爱,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交流,避免孩子出现自卑,孤僻性格。
  4. 平日里教育孩子不要有打骂等极端行为,否则会对孩子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5. 对孩子爱之有道,不要一味的溺爱满足所有要求,言听计从。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品格。

社会

  1. 暴力游戏、影片等对未成年人设限。
  2. 社会媒体不要过度再现校园暴力案件细节。
  3. 加强法制宣传,普及法制教育。司法严明,对法律惩戒范围内的霸凌者,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的施暴方一定严惩不贷!

彻底铲除未成年人欺凌的土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团结一致将校园暴力事件重视起来,加强法制教育,建立健全司法体制,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从根本上改善未成年人的校园生活环境。让每一所学校的上空都只飘荡着欢声笑语,让滋润小朋友们心灵的是更多的阳光甘露而非暴风骤雨。

校园霸凌事件频发,学生和家长究竟该如何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复性   家长   校园   未成年人   家庭教育   受害者   案件   暴力   身体   语言   发生   事件   方式   孩子   心理   学校   时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