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赶场


乡情散文:赶场

乡情散文:赶场

文:品茶的小杯

  记得我八二年第一次去贵州桐梓的伯父家,最喜欢的就是那里的赶场了,在我们这里就是叫逢集吧。  

  每到赶场天兴奋我就早早起床,帮助姐姐把加工好的衣服背到店里,因为姐姐是做服装加工的,那些高山的人们要在赶场天取走的。我匆匆忙忙帮助姐姐摆好衣服,趁着空闲,就让伯父带着我逛市场。伯父边走边向我介绍各种各样的土特产,有名贵的中药材天麻,有各种野生食用菌,有扎耳根,又名鱼腥草,有角耙,米耙,菜豆花,有刚刚采摘下带着绿叶子的亮晶晶的杨梅,李子,有刚挖出的嫩嫩的竹笋,有糯糯的的包谷,嫩嫩的豌豆叶,还有好多我无法认识的,琳琅满目,让我充满好奇。看着那些从高山上下来,头上裹着头巾身上背着背篓,往返一次需要几个小时的山民,讲着我完全听不懂当地话。看着他们兴高采烈的的样子,完全没有跋山涉水的疲劳感,讨价还价的专注的神情,羡慕的心充满了敬佩。他们有的人甚至光着脚,厚厚的灰尘覆盖着脚的本色,甚至有的脚已经破了,是还是他们全然不知,习惯了这样,我无法知道。他们把收获的包谷和各种粮食背下来,换酒,换日用品。他们全神贯注的挑选着商品,似有尽己所能把一切都背上的兴致。一直到下午三点多慢慢的场散了,他们又要翻山越岭走上好远才能到家,真的从心里同情又敬佩他们。 

乡情散文:赶场

乡情散文:赶场

  想想在那个年代,我们平原的生活都很困难,何况那些生活在高山的人们,他们的艰难可想而知。伯父说,他们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都只是穿上一件很单薄的衣服,连鞋子都没有,也没有棉被,天天吃的是包谷面,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买上一点肉,那还是条件好的,很多人根本就常年吃不上一点荤。很多人家都是有十多个孩子,因为他们只能靠天吃饭,又没有任何收入,所以有的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温饱都成问题,听着伯父的讲诉,有一种痛在深深地穿透着我。  

乡情散文:赶场

乡情散文:赶场

  这些年来,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有一天可以重游旧地,好想看看今天的他们生活是不是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是他们还会光着脚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是不是他们还是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餐肉。今年我终于如愿以偿,故地重游,有心又去赶了场,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到处是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人们衣着时尚。就是那些高山上下来的人们,也穿着漂亮的服装,有的也开着汽车,拿着手机。他们可以用汽车把自己的产品拉下来销售。时代的变化,真正让生活在高山的人们也享受到生活的快乐,看着兴高采烈赶场满面笑容的人们,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感觉自己比他们还开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乡情   桐梓   乡土文学   散文   菜豆   靠天吃饭   高山   包谷   伯父   琳琅满目   兴高采烈   敬佩   公众   姐姐   衣服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