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美业五大可持续发展趋势

2020年,最典型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消费降级。实际上,这更像是消费产业正在完成的一次新陈代谢。如今的中国正处于黄金时代,结构性的机会也正在涌现。

2021年,市场还有更大的机会。

展望美业大势,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大健康、双美融合、新零售等依然是美业的主旋律。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索引,见微知著,我们试图掀开新美业的面纱。

可持续发展

2021新美业五大可持续发展趋势

2021新美业五大可持续发展趋势

目前美业正在进入一个行业大整顿、大洗盘的阶段,企业要想走得更加长远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马云曾说,要把阿里巴巴做成102年的老店。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美业,未尝不能做出几家百年品牌。

回顾2019年,第54届中国(广州)国际美博会确立了“互联网+科创力+可持续”的主题,第24届香港亚太美容展则直接高举“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在24届香港亚太美博会上,展会与合作方展示了新颖的环保方案,也提供了最新的信息与建议,协助参观者发展可持续经营业务。作为中国两大美容盛会的共同主题,“可持续发展”正在被赋予更为特别的含义。

那么,何谓“可持续发展”呢?

1980年,《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近40年后的今天,“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节能环保、保护生态平衡、创新驱动、公益服务、国家战略等都已经成为美业企业打造产品,制定目标的重要标准。目前,美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在节能环保领域发力。

1:可生物降解的成分

进入2020年,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美容品牌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这一话题。我们意识到产品的可持续性的重要性,从它们包含的成分内容到它们的包装物。美容品公司现在正在密切关注他们在产品中使用的成分,并确保他们不对地球环境造成污染。

2:可持续使用的包装

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大家对包装是否环保十分重视,美容行业的公司也在努力通过使用更少的塑料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一些品牌甚至用从海洋中回收的塑料替代它。例如,欧瑞莲在2018年增加了消费后回收(PCR)塑料的使用,而不是使用石油基塑料。许多其他公司也开始投资和开发自己的可回收包装。

3:可再生能源使用

我们看到美容品牌制造产品的方式开始越来越不一样。一些公司已经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力发电)纳入其制造流程。在2019年,这种趋势在美容行业中越来越普遍。

大健康

2021新美业五大可持续发展趋势

2021新美业五大可持续发展趋势

从2016-2019年,国家相继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和《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大美业与大健康相互融合,一系列举措表明国家正大力推动这两个万亿产业的融合发展,促成规范转型与升级。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总理喊话全民共筑健康梦,百姓齐盼健康好生活,健康消费需求已点燃。时代更迭,消费者结构的变化,专业线更是一个健康服务行业,种种因素让美业发展亟待转型,以容大生物为首的美容企业通过模式创新,让更多人能认识到美容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美容健康,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升级已经成为大健康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变思维、思想和经营模式,美容企业正在演变为大健康产业的健康服务业。

这两年正是国内大健康产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作为健康产业圈的一份子,美业面对的是16万亿的市场。对于经营日趋同质化的美业而言,升级为亚健康调理中心、健康服务中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美业公司可以深挖平台在大健康领域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调性。美业作为服务行业,应该打造自身的专业性,打造品牌,才能获得成功。

作为美业内布局大健康产业的先行者,容大生物在大健康产业内的运作方式,值得借鉴。目前,容大生物已经拥有生物重组技术、生物技术在皮肤健康护理中的应用、功能活性组分等领域的13项国家发明专利,开发出皮肤修复、提高耐受力、肤色改善、抗老化到身体能量调控及转化等6个产品技术平台,打造出细胞活素、皇牌修复肽、舒安健肤精华、康体霜等一系列特色产品。

双美融合

2021新美业五大可持续发展趋势

2021新美业五大可持续发展趋势

美业医美化趋势是不可逆的方向,而对于生美企业,双美运作又是必然的选项。生美和医美单独来看,步步维艰。传统连锁低增长、低利润、低流量、高投资、高成本、高风险,美业总潜量规模没有下降,而是更缓慢地上升,结构则重大调整,旧存量老化,新流量变异,成本剧增,产能过剩,传统优质服务资源不足,传统模式失效、生美医美互相转化、新连锁高速占位发展。为了打破僵局,必须发挥好生美和医美的优势,让生活美容医疗化,医疗美容生活化,构建双美发展新模式。

作为当今时代朝阳产业的医美,和生美的融合无疑给生美打开了一扇机遇的大门。良好的医美资源加之生美日常累计的客户,再配合完善的培训体系就能实现对生美客户的消费转化与增值。让客户在美容院做日常保养、到医美机构做阶段性改变,生美+医美无缝衔接,让美的服务时刻在客户生活中渗透,也为美业从业者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面对行业变革,美业需要做的是遵循时代特性,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去分析判断顾客在生美、医美上的需求,从而制定出完整的方案,以正确的方式引导美业健康、循环化发展。

未来的生美,要回归到服务的本质上,以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基础。消费者会更注重美容效果,这就不得不让使美业往专业化的道路上靠拢,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筑起一条护城河,无需加入混乱的营销、打折、促销等价格战当中。

人工智能

2021新美业五大可持续发展趋势

2021新美业五大可持续发展趋势

几年前,对于AI智能这些前沿技术往往被冠之以“天方夜谭”、“营销噱头”,看上去更像是憧憬未来的一种概念,似乎距离现实遥不可及。2021年,AI智能技术变成了智慧大脑,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山峰。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美业零售变革进程中的核心场景技术,颠覆性地提升了消费体验和销售转化,改变了传统美业零售模式。

在线下的美业零售店内,门店可通过肌肤管家AI智能测肤仪轻松获取精准的顾客画像,不仅可以用测试的结果为导购所利用,还能同时运用小程序和顾客进行有效的沟通,实施营销活动,帮助零售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消费者的粘度。可以这样说,肌肤管家AI智能测肤仪是新零售时代美业实体店必备的销售神器。

在美业之中,一些高端的化妆品品牌商也在开始渗入AI智能的应用。比如,去年加拿大美妆技术公司Modiface以10亿元美金的价格被收购。国内聚焦于美业的美到家,都是基于全链路的数据资源,通过AI智能测肤仪,为传统品牌新零售赋能,为其销售及生产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人工智能改变了美业的零售场景,用技术创新改变了营销、供应链、售后等各环节的服务模式和运营效率,让美业零售运营走向智能化,在更加自动化、自助化的零售场景革命之下。

新零售

2021新美业五大可持续发展趋势

2021新美业五大可持续发展趋势

关于新零售概念的火热,最早还是起于马云对电商的解读,2016年10月,马云在一封致股东的公开信中首次提出:电子商务本身也正在迅速成为一个旧的概念,未来30年,我们将会面临线上、线下、物流数据供应链相结合的新零售行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零售是电子商务的升级版,它主要相对应传统电商和线下的零售业来说。具体的案列,比如阿里巴巴和杭州银泰、上海百联、苏宁电器、百润发等线下实体商超的合作。还比如阿里自身孵化的盒马鲜生,以及最近火热的社区团购,都属于新零售的范畴。

进入2021年,新零售仍然会是美业中的一个热词。对于美容院线而言,利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社群新零售作为突破口,助力传统美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趋势。

社群新零售其实就是将传统零售业与电子商务完美结合,以消费者体验感为初衷,打造高品质的消费服务。传统零售强调渠道、商品,而社群新零售强调的是人,货,场景。传统零售与社群新零售做用户体验最本质的差别就是新零售的用户体验是由人到产品的过程。相比传统销售,社群新零售背后会有更多对信息、对顾客消费需求的研究。这就决定了社群新零售技术系统的架构要建立在以消费为中心,即“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美业打造社群新零售模式,正在重构“人、货、场”。“人”就是对顾客进行数字化。门店要建立各种各样的渠道去获取顾客、管理、服务好顾客。对于新用户,门店可通过线上、线下、试用等体验,构建多元消费渠道,提供用户最近、最便捷的入口。对于老用户,门店要想办法增强其对品牌信任,自主传播口碑,增加复购。

“货”就是注重产品品质。但新零售时代的货不止于单一的商品,门店还要围绕消费需求,在自有品类的基础上,对接供应链扩充,提供特定的生活解决方案。无论是对产品品质的把关,还是对货物供应链管理。

“场”就是社群新零售的场景入口,门店可以从场景中获取、管理、维护顾客。对于场景的建立和运营,商家可建立自己的交流社群,与用户建立更多的互动,更快的获取一些反馈。也可以通过与其他零售品牌跨界合作,构建多维度的服务场景。

对于人、货、场的重构,让美业能够发挥出更多创造性玩法,让线上线下高度整合,发挥出最大的优势,迎接美业零售业态的全面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可持续发展   趋势   人工智能   中国   社群   场景   顾客   传统   模式   智能   产业   品牌   时尚   健康   产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