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需要注意的八项

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话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

处暑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气温也会逐渐呈下降的趋势。而此时,一定要注意身体的防护,做好日常养生,注意以下八点,抵抗秋冬的严寒!

处暑养生需要注意的八项

处暑养生需要注意的八项

1、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

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而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养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建议大家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以晚上10点前入睡最佳,每天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

2、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3、初秋防晒也重要

有的人认为,秋天到了,阳光也开始变温柔,防晒霜已不是必需品了。其实,这种想法不正确,虽然气温下降,人们感觉凉爽,但事实上紫外线还和夏天一样强,加上秋天人们出游频繁,防晒依然是护肤大件事。

处暑养生需要注意的八项

处暑养生需要注意的八项

4、多饮少言防秋燥

中医认为,秋天对应人体的是肺脏,秋燥伤人易伤肺,此时应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中医有句名言“形寒饮冷则伤肺”,秋季天气已经逐渐转凉,还要忌寒凉之饮。干燥的秋天使人的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秋天必须补水。通常,秋季每天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才能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但要注意多次少量。此外,每天不停地说话还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所以要注意“少言”。

5、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

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处暑养生需要注意的八项

6、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另外,处暑过后秋燥渐盛,为防止燥邪伤肺可多吃一些滋阴润燥食物,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具有益气之效的保健食物。

7、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处暑养生需要注意的八项

处暑养生需要注意的八项

8、少吹空调、少开电扇保健康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而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

美业趋势提醒

处暑须防健康隐患

1.防脾胃失调

处暑时节,意味着暑热并未完全消退。而湿气当令,脾胃最为脆弱,很容易出现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所以,要注意防脾胃病。此时,应以健脾利湿为主。养护脾胃,可艾灸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2.防关节痛

处暑节气,一方面暑热蒸腾,另一方面寒意袭人,很多人,容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有些尿酸高、痛风者,病情也容易复发或加重。此时,应多以素食为主,多喝水,少吃肉、海鲜等高嘌呤食物。

3.防呼吸系统疾病

燥是秋季的主气,燥邪易伤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许多肺部疾病。所以,在处暑来临之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夏季余热日渐消退,降水逐渐减少,日夜温差较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等疾病,此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应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有益肺气的舒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处暑   肺脏   暑热   关节痛   阳气   脾胃   银耳   电扇   肚脐   节气   早起   秋季   睡眠   秋天   食物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