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百姓的桌上,必少不了麦螺

麦螺,也许是最小的一种螺,但嘴宽尾尖,壳鼓肉多,纹路清晰,色泽分明。

沿海百姓的桌上,必少不了麦螺

麦螺

麦螺生长在滩涂,吮吸微海藻以及软体贝壳分泌的液汁,一旦撒上海水,哪怕只是点点滴滴海水,小麦螺立即从躯壳里伸卷出白色软体。那“讨海”的眼尖手灵,又拾又抓如获至宝……

这海边麦螺海蚬,有如山区田螺溪蚬,都是天地恩赐人间的水鲜佳肴,几乎遇泥即衍,随手可拾。不过,田螺仔孕育于母螺壳体,如卵如籽,成熟后排出母体;这滩涂麦螺与白蚬特小,如何产仔传后,确实令人着迷。

儿时,这螺这蚬,乃海产中便宜货,每斤以分角论价。老百姓加进盐巴酱油,当作必备咸肴。遇上搭台演戏,麦螺还成了小摊点和观众首选的牙祭。那时,花几分钱就能买几羹匙一荷包,足够你吮吃大半晌,又便宜又好吃!

不知缘何,原先许多螺和蚬逐渐罕见,其中白蚬几乎绝种;只有硬壳的麦螺命运稍好一点,得以留传。但因锐减而身价倍增,每年初上市,每斤竟售十几元,让平民既眼馋又咋舌!如今,有些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上席下酒便点了这道风味美食——麦螺。

沿海百姓的桌上,必少不了麦螺

小麦螺

其实,小麦螺,并不比大个苦螺和肥硕花螺逊色。这多少引起外宾和稀客赞赏与好奇,还屡屡问起吃法。咱家乡销售麦螺,因个儿大小及新掏与旧积有别,差价甚多,其中,大与小有目共睹;辨别新或旧未免有点犯难,光看外壳沾泥以及螺体翻动程度,不甚精确,还得嗅一嗅。别以为那海泥黑乎乎脏得很,却散发丝丝特有的鲜香,那便是刚采的新螺!

沿海百姓的桌上,必少不了麦螺

苦螺

沿海百姓的桌上,必少不了麦螺

花螺

俗话道:“海鲜不过午。”不管麦螺多新鲜,买回家就要尽快处理。洗净捞干后,烧开半小碗水,把麦螺倒进去,再沸一次,就可出锅。这头趟沸水可留第二次煮螺作汤用,比鸡精还鲜美天然。

沸螺晾后,再剪去壳尾。剪尾工具,火钳、旧剪、钳子均可,轻轻一磕,那麦螺就首尾通窍呼应了。麦螺尽管小,但壳脆而不硬,鼓而不厚,剪去的只是螺尾,吃到的全是螺肉!

炒螺挺简单,先下油熬葱、蒜、姜之类调料,随后把剪好再洗净的麦螺捞干倒进,轻搅略炒,倒进“第一次螺汤”,加上适量盐巴,就够清鲜可口了。那螺肉,荤而不腥,鲜而不腻,软中带脆,韵味无穷!

麦螺的生命力特强,不管春雨秋风,夏暑冬寒,都能生长,既无需下本钱,投饲料,也不必冒风险,费苦力。惟一有求于人的,就是要把它当作小生命,不该亏待与滥取!不要让麦螺重蹈白蚬的复辙!

沿海百姓的桌上,必少不了麦螺

麦螺

关于麦螺取名,我没有考究。不过一年四季,惟端午节前后最肥美,故当地将它列入端午节系列纪念活动项目之一,谓之曰:“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草),初五划(龙舟)一天······”端午前后,正是麦子灌浆孕穗的季节,渔民和农家将麦螺与麦穗,当成孪生姐妹兄弟,他们都是大自然的儿女!当然,麦螺列为端午节纪念活动传统项目之一,还不仅仅是“食文化”,也许包含着更深远更丰富的民俗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滩涂   特强   龙舟   羹匙   火钳   液汁   春雨   冬寒   盐巴   田螺   端午节   软体   小麦   少不了   沿海   海水   桌上   生长   百姓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