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北传的千年变脸史(三)

接上篇:

佛像北传的千年变脸史(一)

佛像北传的千年变脸史(二)

到达大陆尽头:宠辱不惊的悲悯形象

青州,传说中大禹所划分天下九州中的一个,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它毗邻渤海,已达极东,也是欧亚之路的“天尽头”,几千年的积累,古代遗存极多。

1996年秋天的一个夜晚,青州市博物馆的庄明军走在值夜班的路上,一块寂静无人的工地上,突然在暗夜之中闪过一道明亮的光线,光线之中隐隐约约有人影晃动。庄明军立刻想到前不久在这附近曾经有工程队挖到石雕佛头的事,他意识到是有人在盗掘,就马上赶往派出所报警。警察现场抓获三人,发现他们已经挖开盗洞,而洞中的东西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庄明军后来回忆说:“当我跳入盗洞后,蹲下身体,向四周一看,顿时惊呆了,地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石佛像,层层叠叠堆砌在一起,就像打开了一扇地下宝库的大门,里面五彩斑斓,或鎏金,或彩绘,或朱砂红,或石绿或石兰,颜色因为受地下湿度和水分的作用,都十分鲜艳夺目。因为是10月初的早上,在靠近洞口的石佛像上,还凝结着许多水珠。”

经过清理,在这个地下坑洞中发现石雕、泥塑、陶制、铁铸、木作各类材质的佛像400多尊,虽然残损,但它们被分成三层整齐码放,显然是主动瘗藏的结果。

坑中的佛像年代跨度极大,最早的造于北魏永安年间,最晚的在北宋天圣时期,时间跨度近五百年。而且很多佛像上有着多次不同年代的破坏痕迹,又有着明显的修复痕迹。那这些佛像曾经是谁造奉,被谁损毁,又是谁修复,最后是谁埋藏的呢?

佛像北传的千年变脸史(三)

后来的研究发现,青州窖藏出土的地点,原来是一座大型寺院—— 龙兴寺的遗址。早在南北朝刘宋元嘉年间,这里就建起了一座佛堂。几十年后青州被北魏吞并,高僧的往来和名门望族的扶持,以及数次战乱给民众带来的苦难无常,使得青州佛教迅速发展,龙兴寺也在此时扩大了规模。

龙兴寺窖藏所出的石佛,以北魏、东魏时期佛像数量最多,几乎超过了三分之一。佛像依照秀骨清像的式样,螺髻高挽,面容清癯,眉目细长;嘴角微含笑意,五官生动而自然;褒衣博带和僧裙下摆往往外敞,双肩常饰以披帛,垂至腿部再上翻搭于肘间,营造出飘逸灵动的感觉。不同于北魏、东魏时期佛像直硬甚至如平板的身形,北齐造像又逐渐向描摹人体的自然曲线回归,面部的曲线也不再细瘦起伏,而是变得圆润沉静,眼眶变浅,视线低垂,仿佛在悲悯人间的苦难。

很难想象,这些不沾一丝人间烟火的佛像是在荒淫无耻、杀人如麻的北齐高氏治下创造出来的。

佛像北传的千年变脸史(三)

短命的北齐只存在了27年就被北周取代,龙兴寺也遭遇了它的第一次灭顶之灾。

由于从北魏到北齐几百年间崇佛日盛,至北齐末年,全国两千多万人口中僧尼竟占十分之一,寺院万余间,拥有土地不计其数,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税收、徭役和兵源。准备攻齐的北周武帝宇文邕为了“求兵于僧众之间, 取地于庙塔之下”,在建德三年(574年)下令灭佛,“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

三年后,北周如愿灭亡北齐,继续推行灭佛政策。至北周覆灭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隋文帝下诏要求修复周武所毁的废像遗经

隋炀帝时又延续了相似的政策,全国的寺院包括龙兴寺的残佛得到了修缮,重新供奉起来,在窖藏中发现的佛像上陈旧的修复痕迹就是这时所遗留。隋代被修复的佛像,到了唐武宗时期,再一次被灭佛所毁坏。这些佛像的碎片,有的被充作田础屋基,有的被弃之荒野,即便存于寺中,也没有再得到修复和供奉。

佛像作为佛的替身,它的碎片在屡次劫难中,神圣性并未消弭于无形,却如烈火之于舍利,得到了新的生命。

佛像北传的千年变脸史(三)

两千五百年前,佛陀的遗骨被埋入窣堵波,但佛陀的形象却跨过千山万水,穿越万里古道,来到了亚洲大陆的最东端;一千年前,在渤海之滨精心准备的佛像葬礼,也并非就此终结了佛像之路。这些精湛动人又不断微妙嬗变的神圣脸庞,注定永远在历史时空中流传、绽放。

(end)

本文节选自汽车文化主题杂志书

《骋客》04|驶入远古——行旅欧亚古道

佛像北传的千年变脸史(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开皇   佛像   石佛   青州   欧亚   渤海   东魏   北周   北齐   北魏   佛陀   寺院   年间   千年   地下   时期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