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故事

制府唐公执玉,尝勘一杀人案,狱具矣。一夜秉烛独坐,忽微闻泣声,似渐近窗户。命小婢出视,噭然而仆。公自启帘,则一鬼浴血跪阶下。厉声叱之。稽颡曰:“杀我者某,县官乃误坐某。仇不雪,目不瞑也。”公曰:“知之矣。”鬼乃去。翌日,自提讯。众供死者衣履,与所见合。信益坚,竟如鬼言改坐某。问官申辩百端,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其幕友疑有他故,微叩公。始具言始末,亦无如之何。一夕,幕友请见,曰:“鬼从何来?”曰:“自至阶下。”“鬼从何去?”“欻然越墙去。”幕友曰:“凡鬼有形而无质,去当奄然而隐,不当越墙。”因即越墙处寻视,虽甃瓦不裂,而新雨之后,数重屋上皆隐隐有泥迹,直至外垣而下。指以示公曰:“此必囚贿捷盗所为也。”公沉思恍然,仍从原谳。讳其事,亦不复深求。 保定制府唐执玉曾重审过一桩杀人案。其实那案子本已结案,一件不寻常之事的发生促使他重审此案。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晚上,他独自秉烛静坐,隐约听到有人在哭泣,声音离窗户越来越近。他让一个丫鬟出去看看是谁,只听那丫鬟出门后尖叫一声便晕倒在地。唐大人赶忙掀起门帘查看,只见一个浑身是血的鬼正跪在台阶之下。 他大声呵斥:“你是谁!想干什么?”那鬼向他磕头说:“我是来向您喊冤的。我被某人所害,县官却误判另一个人有罪,让真凶逍遥法外。此仇不报,我死不瞑目!”唐大人点点头说:“好的,我知道了。”然后,那鬼就离开了。 第二天,唐大人亲自提审案犯及证人。根据众人供述,死者的衣着与自己昨晚所见吻合。所以,他更加相信那鬼所说的话,最终按照鬼提供的线索改判了另一个的罪。原判县官百般申辩,求他改回原判,唐大人撂下话来:“就算南山可移,这桩案子也决不再改判。”他的一个师爷觉得事有蹊跷,问唐大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唐大人这才把事情和盘托出,这事似乎也就这样了。 几天之后的一个傍晚,这位师爷再次求见。见面就问:“那天你遇见鬼的时候,鬼是从哪里来的?”唐回答说:“我见到的时候已经在台阶下面。”“那鬼又是从哪里离开的?”“翻墙离开的。”师爷提醒他说:“你想过没有,鬼这种东西只有幻象没有实体,所以应该消失离开,而不可能翻墙。” 听到这里,他们马上赶到翻墙的地方查看,虽然瓦片没破,但是那天下过雨,几座房子上都留下了泥脚印,足迹延伸到外墙,顺着外墙下去了。师爷指着脚印对唐大人说:“这一定是真凶收买飞贼所为。”唐沉思了一下确认是自己错了,于是将那案子维持原判。以后他都避讳提及此事,也没再深究是谁扮的鬼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原判   县官   师爷   真凶   杀人案   丫鬟   文言   此案   案子   外墙   死者   沉思   台阶   脚印   窗户   大人   古代   故事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