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闰:冰心一片向苍穹

在江西南昌,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教授村”--冈上镇月池村。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从这个村涌现出中科院院士、解放军上将、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等300余人。

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熊大闰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熊大闰:冰心一片向苍穹

徜徉书海一心求学

熊大闰的祖父熊育锡属于被西方洋枪大炮唤醒的第一批爱国知识分子。1901年,熊育锡和兄弟熊元锷一起创办了南昌心远中学,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熊大闰的父亲调往外县任教,收入骤减,在南昌的母亲带着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只能依靠不多的积蓄和变卖家里的家具杂物以及亲友的支援,才熬过那一段最艰难的岁月。

熊大闰就读的实验小学和南昌第一中学,都是南昌最好的学校。在校期间,熊大闰最喜爱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由于学习负担轻,有大量的课余时间。熊大闰除了打乒乓球、打篮球、游泳之外,其他时间主要用来看小说,屠格涅夫、普希金、莱蒙托夫、雨果、司汤达等作家的作品他都喜欢看。

熊大闰至今还记得读的最早一本启蒙读物是法国作家埃克多·马洛的《苦儿流浪记》,到不惑之年,还津津有味地看过由它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和儿童动画片,而且每看一次,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1956年,熊大闰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谈到北大求学的经历,熊大闰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到北京大学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方知世界上竟有这么多精妙的学问待我去学习。我贪婪地阅读着大量的书籍,整整6年没有回过家……北大不仅夯实了我的科学知识基础,而且人文环境对我为人处世、治学的熏陶是深远的。北大6年,是我人生旅程中最关键的时期,令我终生难忘。”当时,熊大闰每月可以领到12.5元的助学金,加上家里寄来的5元钱,他每月的衣食住行及购买书籍的费用全在这17.5元之内。因此常常会在去食堂吃饭时,要为买7分还是8分钱的饭思量一番。他只凭一件毛衣、一条单裤就度过了北京的6个寒冬,把节省下来的钱都用于买书和学习资料。

情系宇宙潜心科研

1962年,熊大闰毕业后被分配到紫金山天文台恒星研究室工作。作为贺天健先生的助手,他开始从事变星光电测光的观测研究。最初,天体物理并不是他的最爱。但参加工作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调研,他改变了初衷,很快进入角色。由于熊大闰数理基础扎实,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学风正派,又具有创新精神,很快就在天体物理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1964年前后,在一台机械的电动计算机上,熊大闰完成了钱德拉塞卡完全电子简拼白矮星模型的脉动理论计算。他将这一成果投给天文学报,却因“文革”期间天文学报停刊而未能发表。而钱氏关于白矮星的理论研究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研究恒星对流理论中,熊大闰摈弃了国际上长期流行的唯象的混合长对流理论,发展了一种基于流体力学方程和湍流理论的非局部和非定常的恒星对流的统计理论,并成功将它用于大质量恒星演化、恒星对流区结构以及变星脉动理论计算,克服了由传统对流理论导致的所谓半对流理论矛盾,解释了变星脉动不稳定区红(低温)边界和低温红变星脉动激发机制的理论难题,正确预期了太阳大气湍流温度场和速度场的主要观测性质。由于当时计算条件极端恶劣,熊大闰差不多花了整整5年时间,才完成了基于他提出的完全非局部对流理论的大质量恒星演化计算方案,而这一系列研究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时至今日,他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在国际上仍是独一无二的。该理论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被称为“熊氏对流理论”,获得广泛的引用和高度的评价。40年过去了,他的上述研究成果仍不断被同行引用。

总结自己的科研心得,熊大闰认为:天资、个人的努力、机遇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在科学上有作为,要具备科学的洞察力和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而要能将自己有限的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则需要专心致志,潜心学问。

扎根大地真心做人

在同事和学生眼里,熊大闰学术上务实严谨,求真务实,成就斐然;但生活中十分简朴,平易近人,满怀仁爱,他的榜样作用不仅是怎样做事业,更是怎样做人。

2005年7月1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十运会火炬传递活动采火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随着悦耳的《和谐中国》乐曲响起,熊大闰神情庄重、手持引火火炬行至天文望远镜前,将火炬置于望远镜焦点上,几秒钟后,跃出一团火焰,“科技进步之火”由此点燃。

熊大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的一些大型运动会大都用美女采集圣火,而这次却选择我,我理解这是国家对于科技知识的重视。这也更加激励了我以及其他科学家要努力工作,为国家科技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只要对科技进步有利的事,熊大闰都很关心,不遗余力去做,对影响和阻碍科研进步的问题和弊端,他也一直大声疾呼。“探索自然规律是基础研究的最直接目的。基础研究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科技政策和宽松的科研环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过成功的经验,也经历过惨痛的教训。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科技的投入,科技人员的收入也有大幅度的提高。总的形势是好的,但还有一些功利主义和浮躁情绪。有时科技人员忙于跟着评审、评比和奖励的指挥棒转。急功近利的政策导向难以产出影响深远的科技成果,只能引导出一大批短平快的小文章。这种倾向若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将对我国科学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

2003年熊大闰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奖后他就一直想做些事情回报社会。

他通过媒体了解到“四川农村发展组织”在贫困县汉源开展扶贫工作。2004年5月,他到汉源进行实地考察,并决定将所获奖金全部用于支农扶贫事业。“在中国,农业重要,农村艰苦,农民最需要帮助,任何时候我们不能忘了农民。”从2004年起,他连续8年都到汉源坭美乡石泉村进行扶贫调研,和乡亲们一起吃土豆、蹲旱厕、下农田,先后捐助近3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石泉村的扶贫项目。

身边的人这样评价熊大闰:他是个能上天的人--他仰望星空,在天体物理方面大有作为;也是个能入地的人--他扎根大地,满腔热情投入支农扶贫事业,因为曾经贫穷,所以永远心怀感恩。


来源:江苏科技报 通讯员:赵学 记者:何佳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紫金山天文台   汉源   石泉   白矮星   变星   湍流   北京大学   南昌   支农   天体   恒星   苍穹   科研   理论   基础   时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