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医院邓增萍:有限的生命,无限的科技志愿服务

南京市中医院邓增萍:有限的生命,无限的科技志愿服务

博物馆的志愿工作需要极大的热情和耐心,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长期以来,南京市中医院护士邓增萍坚持参加南京六朝博物馆“六朝青”志愿服务社活动,为博物馆的观众作科普讲解和咨询引导,累计服务1483.5小时、服务对象2万余人次,平均每年297小时,每月25个小时。“用有限的生命做无限的志愿服务”是她心中不变的信念。邓增萍先后获得“南京市优秀慈善义工”“区十佳科技志愿者”“院优秀护士”等荣誉,2019年荣获“市级中医专科护士”称号。

创新科普服务方式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构筑新时代文明的基石,成为中华精神文明传播者是邓增萍的理想。

作为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科技志愿者,邓增萍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时刻关注群众服务需求,及时调整服务策略和方法,持续提升科技志愿服务效果。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多讲述一些六朝时期的风俗风貌、故事等,这样的讲解听起来更有人情味,大家也更愿意听。”邓增萍说,她讲解的时间越来越长,从一个展厅20分钟至30分钟,到现在50分钟、1个小时,“感觉要讲的内容越来越多”。

在志愿服务中,邓增萍坚持用严谨的态度探索和考据历史,用简单幽默的语言介绍六朝文化,将原本六朝时代所特有的“旷达不羁的风骨、绵绵悠长的故事、发展迅猛的科学技术、自由活泼的学术氛围”,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轻松的故事中解密六朝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带领观众一起“穿越时空”,领略悠久的民族文化。

坚守志愿服务信念

志愿服务开始容易,坚持难,邓增萍却能做到在近6年里,每个月都会参加六朝博物馆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作为一名资深医护工作者,邓增萍的工作任务繁重而紧迫,但她却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和志愿服务的时间,长期坚持参加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护士工作三班倒,每周上夜班的时候,上午就能去博物馆了,一般一周去博物馆做志愿服务两次。”邓增萍还向医院申请多安排夜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争取到白天的补休时间,每次夜班结束后,她都利用补休时间参加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节假日里来博物馆的观众特别多,邓增萍总是主动放弃休息,第一时间报名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邓增萍常说,“我是一名护士,工作中帮助的人毕竟有限,而来到博物馆做志愿者,有机会帮到更多的人,让他们去了解南京历史和六朝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多样科普回馈社会

为提高科技志愿服务质量,增强科技服务志愿者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社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六朝青”志愿服务社每月都有固定的沙龙培训课程。

邓增萍充分发挥医护特长,开设急救护理讲座,定期为馆内志愿者讲解常规急救护理知识。“现在知道如何正确进行急救的人不多,很少有单位专门安排这样的讲座,我想尽己所能为更多的人普及急救常识,等到有突发情况的时候,大家就不会手足无措,能救人一命。”邓增萍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邓增萍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协助南京市中医院拍摄制作《循经穴位按摩--益肺健脾,防御外邪》等科普微视频,通过朋友圈、QQ群及微信群发布宣传个人防护知识,受众人数近千人,她积极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协助社区开展卫生防护宣传和体温监测等服务。“做志愿者就是传递幸福,传递快乐,感恩他人,回馈社会。”邓增萍说。

来源:江苏科技报 记者:葛思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南京市   中医院   科技   服务社   南京   夜班   疫情   志愿者   博物馆   护士   志愿   观众   小时   生命   时间   时尚   工作   邓增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