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去了香港。张爱玲打算去香港的解释有很多,大多是说,她应夏衍的邀请,参加了上海市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在会议上,她是唯一穿旗袍的女人,而其他人穿的都是当时流行的列宁服。但仅仅因为服装不同,张爱玲恐怕不会出走。50年代初,对人生百态看得很清楚的张爱玲,很快捕捉到了时代的变化。彻底地格格不入可以十分恰当地描述张爱玲和当时社会潮流的关系,促使她做出了出走香港的决定,进而去了美国。此时离开内地去香港,已经越来越难。为了出走,张爱玲做了精心的安排。恰好香港大学复校的消息传来,张爱玲写了一封信到香港大学去询问能否继续因战争而中断的学业,很快香港大学校方就答应了她。张爱玲并没有打算去上学,学习只是她为去香港做的一种借口。即使去香港,也要有出国证件。张爱玲在办理出境证件的时候,没有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她知道,她这样的名人,恐怕不会轻易得到处境许可。由于50年代初,办公的解放军并不认识张爱玲。于是她成功地拿到了护证件。

张爱玲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出走香港,张爱玲十分敏锐地意识到,这事不能对任何人说。张爱玲此时已经不相信任何人,除了她的姑姑张茂渊。张茂渊出身名门,此时依然是独身,从某种程度上,她和张爱玲在性格上很接近的一个女性。她严守秘密,直到张爱玲成功到达香港。

张爱玲走时,为了不惊动任何人,几乎没有带任何东西,自己的手稿也没有带,就好像她没有打算长期去香港一样。1952年深圳到香港的通道只有罗浮桥,而且这个连接内地和香港的通道马上就要严加检查。去香港将会成为一件更为困难的事。如果张爱玲晚走一些时间,恐怕就出不去了。

1952年7月的一天,已经32岁的张爱玲出现在罗浮桥。在检查护照时,检查官见过张爱玲的照片,认出了她。检查官问:“你是写小说的张爱玲?”张爱玲一惊,不知该怎么回答,只是含含糊糊地说“是”。此时的张爱玲应该很紧张,因为她用的是化名。谁知检查官竟非常和蔼地笑了笑,不知为什么原因没有追究。有人推测,检查官没有注意到她的名字不同。但也有可能,她注意到了名字的不同,以为张爱玲是她的笔名。总之不论发生了什么事,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张爱玲的命运出现了转折。因为她成功地到达了香港,而且一去不返,进而写出了今天受到热捧的作品。

对张爱玲这样的作家离开内地去了香港,在50年代称不上新闻。50年代的文坛不是张爱玲的时代,只是今天,在张爱玲名声大噪的时代,她当年出走的事情才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毫无疑问,张爱玲留下来,她的人生轨迹和写作生涯将会完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人生   检查官   艺术界   什么事   上海市   手稿   校方   列宁   香港   年代初   证件   通道   时刻   年代   内地   时代   时尚   张爱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