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亲情伴陪”就是“父母在不远游”的翻版

每逢过年之时,总有一波“亲情陪伴”的煽情。卑之无甚高论,宣染亲情陪伴的可贵,说到底,就是“父母在不远游”的翻版。

逢年过节,阖家团圆,欢声笑语,确实是一个美好的场景。只是,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口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离家外出的人越来越多,对于不少人来说,亲情陪伴在成为稀缺品的同时,宣染“亲情陪伴”也就成为一种焦虑。

过年的“亲情伴陪”就是“父母在不远游”的翻版

“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古训,出自孔子之口。“父母在,不远游”,是强调子女应该奉养父母,陪伴在父母身边,可见“亲情陪伴”的思想,确实是源远流长。

在古代,在小农经济社会形态下,人们不离故土,祖祖辈辈一直是长相厮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亲情陪伴”并不是特别难的事。只是,这样的岁月,看似“静好”,也只是“静”而已,并不见得“好”。在生活艰难的情况下,一家人长相厮守,其乐融融,只是一种虚幻的感觉。只是,现在很多人,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好了,渐渐忘却了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而放大了“亲情陪伴”的虚幻美好。

在我小时候,那时没有现在这样的人口流动,一家人在一起生活,是最平常的事,当然春节时阖家团圆也是常态。只是,当时的生活实在是太艰难了,以至于过年时,想做出一桌像样的年夜饭,都感到很有难度。那时的年夜饭,其实也就就是做出六个菜而已。因为生活艰难,虽然不缺“亲情陪伴”,但其实并不那么美好。

过年的“亲情伴陪”就是“父母在不远游”的翻版

那个时候,人们的一个重要追求,就是走出乡村,跳出“农门”,只是,那个时候,想要走出乡村的机会并不多,一个最常见的路径,就是努力读书,考上大学。孩子考上大学,走出乡村,到城市生活工作,自然就会缺少对父母的“亲情陪伴”,至少会比那些在家乡务农的孩子,要少很多跟父母“陪伴”的时间。但是,父母会为了追求“亲情陪伴”,而让孩子长守乡村,而不让孩子读书考大学吗?天下没有这样的糊涂父母吧?

即使在古代,人们也未必会把厮守乡村作为人生的理想,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就是一个正经的理想追求,科举高中,肯定就要离开家乡。因此,在古代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好男儿志在四方”。再者,我们读古诗词,诗人虽然哭着喊着说思乡之苦,可是,却要一次又一次的辞别家乡,到各地游历。这思乡之情,虽然不好说虚情假意,但也只能是看作一种话术罢了。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在生活不再艰难的时候,人们把“亲情陪伴”挂在嘴边,感觉“亲情陪伴”是如此的可贵,平心而论,“亲情陪伴”与“志在四方”相比,充其量只是一种小情怀而已。

过年的“亲情伴陪”就是“父母在不远游”的翻版

强调“亲情陪伴”的可贵,其实就是“父母在不远游”的现代翻版,虽然贩卖焦虑极易引人共鸣,“父母在不远游”的旧瓶,装上“亲情陪伴”的新酒,不管有多浓烈,还是显得浅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远游   翻版   亲情   父母   阖家   科举   年夜饭   团圆   可贵   乡村   艰难   家乡   古代   美好   孩子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