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情人节与客家正月初三送穷

2月14日,正月初三,虽然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节日,但是,今天更让年轻人怀念的是情人节。

情人节是一个西方文化意义的节日,虽然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不断强调七夕才是中国的情人节,但是相对来说,人们对于情人节的抵触情绪还是比较少的。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在中国人普遍的情感概念中,什么文化都不能阻挡男婚女嫁,所谓俗,力量比文化更强大,这是很有意思的事。从这个角度看,抵制情人节就是极不道德的事。

2月14日情人节与客家正月初三送穷

情人节是中国的流行,是国门打开之后的事。西风东渐,人们对此心态极为复杂。中国的国门打开,大概可以追溯到1840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可以说是英舰的炮火轰开的。虽然,国门的打开饱含屈辱,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起点。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西方文明的成果,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现在,如果说要再回到闭关锁国的时代,估计没有哪个人会愿意。

按理说,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文化血液之中,表现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春节作为中国风俗文化集大成的最隆重的节日,传统文化的影响最为广泛。可是,现在人们在不断的感慨,年味越来越淡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感受,确实是让人感慨。

话往回说,今天2月14日,情人节年轻人都记得清清楚楚,今天正月初三,有谁记得有什么传统春节习俗吗?

对于传统客家人来说,正月初三是“送穷日”,今天,可能客家的年轻人,也未必会在意这个“送穷日”吧?

2月14日情人节与客家正月初三送穷

春节的习俗,大年三十是辞旧,正月初一是迎新,这个大家记得清楚,可是,对于“送穷”知道的人,可能是越来越少了。“送穷”的习俗,有悠久历史。西汉扬雄写过著名的《逐贫赋》,唐代韩愈写过《送穷文》,姚合《晦日送穷》诗其一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唐代的“送穷日”正月三十,后来发展到正月初“送穷”,有的地方是正月初三,有的地方是正月初五,有的地方是正月初六,在我的家乡,“送穷日”是正月初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基本的做法,就是把家里的垃圾送出门给倒了。

说起来,春节的很多传统习俗,人们确实是慢慢给淡忘了。而西风东渐,也是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此消彼长之中,人们的感慨由此而生。正如余光中在《逍遥游》中所言: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历史健忘,难为情的,是患了历史感的个人。

2月14日情人节与客家正月初三送穷

大江日夜向东流,

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

石头城上月如钩。

百年前,鲁迅的沉思感慨,我们今天听来,又有何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情人节   石头城   客家   月初   西风东渐   国门   习俗   传统文化   中国   感慨   节日   年轻人   春节   地方   文化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