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清明节快乐,无脑之人最喜欢以此来显示有文化

看学生作文,大部分同学都在说清明扫墓寄哀思,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事实上呢,清明扫墓时,无论大人小孩,都是有说有笑,有多少人脸上看得到哀容呢?

可是,学生一动笔写作文,为什么就要写清明扫墓寄托哀思呢?很大意义上来说,就是人云亦云。如果我们注意看一下,说清明节扫墓寄托哀思的人,可真是太多了。学生看得多了,自然会照搬照抄。岂止是学生,不少老师不也是这样教学生的么?

不能说清明节快乐,无脑之人最喜欢以此来显示有文化

清明扫墓,当然是为了追思缅怀先人,只是,这追思缅怀,可以追思先人的功绩,可以缅怀先人的功德,更多的是表现对祖先的崇敬之意。清明扫墓,除了极少数新逝之人的家属,在墓前会有悲痛哀思之意,大部分人扫墓,根本就看不到悲戚的神色。你想,在一个已经离世百年的祖先墓前,怎么还会为祖先的离世感到悲痛呢?生老病死,是基本规律,祖先又不是神仙,祖先不可能长生不死。说清明扫墓寄托哀思,既不合现实也不合逻辑,简直就是想当然。

因为清明寄托哀思之说的流行,由此衍生出一个伪知识:清明节不能说节日快乐。清明节的一个特定内容是扫墓追思先人,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快乐啊。追思先人之时,可以自豪,怎么就不能快乐呢?况且,清明节还有一个特定内涵是踏青游玩呢,踏青游玩不能快乐,这是哪门子的道理呢?

不能说清明节快乐,无脑之人最喜欢以此来显示有文化

可是,就是有不少人喜欢向别人炫耀这个伪知识:清明节不能说节日快乐。他们要向人念叨,还要发个朋友圈,表示自己很有文化的样子。

甚至,还要引用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以此来证明,清明节确实不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欲断魂”么,你还能快乐?不错,诗中确实写了“路上行人欲断魂”,可是诗中还写了有人要喝酒呢。有人“欲断魂”,有人要喝酒,这才是杜牧《清》诗的全貌吧?

不能说清明节快乐,无脑之人最喜欢以此来显示有文化

总是有些个差不多只是小学文化的人,喜欢说“清明节不能说节日快乐”,喜欢说“清明扫墓寄托哀思”,借此来显示自己很有文化,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杏花村   清明节   快乐   哀思   先人   祖先   悲痛   寄托   清明   墓前   节日   确实   喜欢   文化   时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