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茶诗:汲江煎茶

#春日茶话会#中国唐宋时期出现了许多茶诗。由于这些朝代被认为是相对和平的,茶文化蓬勃发展,泡茶越来越成为一种休闲活动。

苏轼(1037-1101),又名苏东坡,是宋代的散文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作为一名茶迷,他不像其他茶诗人那样知名,这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他写的词,最著名的莫过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从来没有看到在他的作品中看到过其表现出的对茶的热爱。下面小编就向您介绍他的一首茶诗。希望您喜欢它!

苏轼的茶诗:汲江煎茶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苏轼的茶诗:汲江煎茶


笔记:

最后一句引起了很多争议。这句话挑战了卢仝的另一首诗,叫做《七碗茶》。在陆东的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枯肠未易禁三碗”。但正如您在上面的诗中所读到的那样,苏轼认为3碗不够。历史学家对苏轼的“三碗”一词的含义有很多理论。可能他只是想强调需要喝碗茶(而不是浸泡)以获得灵感。

《七碗茶》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苏轼的茶诗:汲江煎茶

现代翻译:

新鲜河水应在明火上煮沸;

我倚在鱼礁上,取河中深处的河水;

明月的倒影倒映在取水的大瓢里,并将水倒入到大翁中;

用小的木勺将水分取,倒入水壶中。

茶开了,雪白的茶乳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

倒入杯中的声音就像春风刮松树的声音一样。

我不争气的肚子只喝三碗恐怕做不到啊。

我坐在偏远的小镇上,听远处传来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和政   枯肠   活火   蓬莱   肌骨   散文家   茶话会   明火   水调歌头   苍生   河水   长短   明月   诗人   声音   时尚   汲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