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撕毁别人答题卡 舆论:不应止于取消成绩

7月8日,在高考第二天。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爆料称,8日上午,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高考理综考试结束前,有考生心态崩溃撕了自己的答题卡后又连撕了两位同学的答题卡。涉事考点是平顶山市第一中学

高考撕毁别人答题卡 舆论:不应止于取消成绩

​7月8日晚间,据媒体报道,平顶山市第一中学校长回应,证实确有其事,涉事考生并没有撕自己的答题卡,此事系考场突发事件,监考老师及时处置,共两名学生答题卡被撕。

经上报批准,这两名考生被允许延时填涂答题卡。而考生是否因心态失衡而撕别人答题卡,校方未作回应。

高考撕毁别人答题卡 舆论:不应止于取消成绩

图片来源:网络

随后,平顶山教体局回应称,对撕答题卡学生的调查处理正在进行中。

7月9日,平顶山招生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平顶山招生办公室”发布情况说明称,已将损毁其他考生答题卡的考生违规情况上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将依规对该考生进行处理。

高考撕毁别人答题卡 舆论:不应止于取消成绩

​7月9日,据媒体报道,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普招处高考考务管理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撕答题卡考生当天下午缺考,视为主动放弃。

涉事考生“已经按照规定处理过了”,“已按程序上报处理”。依据相关规定,撕答题卡考生的全科成绩会被取消。

同日,据媒体报道,平顶山市招生办表示,该考生部分题不会做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撕破别人试卷,已属于作弊范畴。


高考撕毁别人答题卡 舆论:不应止于取消成绩

根据教育部发布并于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有“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

官方回应引关注 河南本地相关信息较多

根据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在7月8日至10日期间,相关事件的全网信息量达到11.36万条,其中微博信息占比84.36%,可见公共舆论对此事的关注度和讨论热度较高。

核心传播人中,可以看到@梨视频 报道平顶山招生办公室首次回应,获得转发数超过一万,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 @头条新闻 报道河南省招生办回应也获得较多关注。

高考撕毁别人答题卡 舆论:不应止于取消成绩

此事从相关信息的地域分布来看,除北广两地网友参与该事件的讨论较多外,河南本地网友也较为关注此事,相关信息量达1.32万条。侧面看出此事已突破地域限制,引发广泛关注。

高考撕毁别人答题卡 舆论:不应止于取消成绩

舆论:损毁他人高考答题卡不可宽纵

经统计,相关网络信息中敏感信息占比达到70.07%,舆论对于此事存在较高的负面情绪。

从敏感信息占比的变化趋势来看,该事件被广泛关注后,8日敏感信息在30.14%与66.67%之间浮动,可见舆论对于涉事考生撕答题卡行为存在较为负面的情绪。

9日,平顶山招生办公室与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回应,涉事考生全科成绩取消后,敏感信息占比明显上升,最高达89.21%,侧面可见网民对于官方处置并不认可。

高考撕毁别人答题卡 舆论:不应止于取消成绩

​@头条新闻 报道河南省招生办回应获得近一万的转发量,被舆论的大量关注。

分析该微博的转评热词,可见涉事考生被“取消”“成绩”被频频提及,“写入”“档案”以及“刑事责任”等热词,也侧面说明了网民对只取消成绩这一处置结果并不认可。

高考撕毁别人答题卡 舆论:不应止于取消成绩

​部分舆论对于河南招生办的处置结果不认可,认为其处置过轻。

南方日报发文称“当事人不仅涉嫌考试违纪,还涉嫌考试作弊,按照现在的处理办法,做到认定成绩无效,但与其对考场秩序的破坏、对他人权益的伤害相比,这样的处理显然有些轻。为了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有必要加大惩处力度,或可参照对一些严重作弊行为的处理,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

东南网评论“这名考生撕毁别人答题卡,据此可以认定为考试作弊,按规定应其取消本次高考的各科成绩,让其为错误的极端行为付出代价。如果其并没有心理或精神疾病,撕毁别人答题卡,完全是发泄当时情绪的主观行为,就绝不能轻饶,应根据治安处罚法和刑法相关规定,予以最严厉惩罚,甚至获刑坐牢,才能起到震慑和警示教育作用,杜绝类似撕毁答题卡事件再次发生”。

高考撕毁别人答题卡 舆论:不应止于取消成绩

图片来源:网络

涉事考场处理方法获赞 考生心理问题值得重视

事情发生后,平顶山市一中考点按程序启用备用答题卡,按规定补足答题卡被损毁的两位考生耽误的考试时间。部分舆论点赞涉事考场的反应速度以及处理方法。

河南日报发文“这两名考生被允许延时填涂答题卡,这样的处置应该说是及时妥当的”;南方日报“平顶山市一中考点取用备用答题卡等行为,最大程度减小了对考生的影响,也让人们看到了充满人性化的高考制度设计”。

高考撕毁别人答题卡 舆论:不应止于取消成绩

部分舆论认为此次事件的发生,也提醒家长与老师,考生的心理问题值得关注。

红网发文“面对高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焦虑迷茫、失衡偏激、怨天尤人等不良社会心态的不同程度的存在,也会对考生的情绪和心态产生影响。因此,社会、学校、家庭都要理性平和地对待高考。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法治教育,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心态”。

数据说明:本文由新浪舆情通撰写制作,数据来源于新浪舆情通、微热点、铀媒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数据产品,部分引用外部公开数据与资料。欢迎引用及转载,请注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平顶山市   舆论   平顶山   舆情   成绩   河南省   河南   考场   考生   此事   招生办公室   心态   事件   考试   时尚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