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乘客被安全员粗暴拖拽,西安地铁遭舆论追问和谴责


近日,一则“西安地铁安保人员暴力拖曳女乘客下车”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视频中,女子疑似与他人发生口角,后被安保人员强行拖出车厢,期间衣服被扯拽凌乱,个人物品也散落一地。


女乘客被安全员粗暴拖拽,西安地铁遭舆论追问和谴责


8月31日,@西安地铁运营分公司 发布情况说明,称该女乘客与人发生口角并产生肢体冲突,列车安全员劝离未果后将其带离车厢,期间该乘客拒不下车反应激烈,随后该乘客在安全员陪同下抵达目的地后自行离开。


女乘客被安全员粗暴拖拽,西安地铁遭舆论追问和谴责


另外根据澎湃新闻报道,交通运输部官方微博在回应网友评论时称,“已上报该事件,正在处理”。


1、事件爆炸式传播,粗暴拖拽引聚焦

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自8月31日事件曝光至9月1日舆论集中爆发,西安地铁“女乘客被拖拽”事件在全网引发了103.98万条相关信息,传播爆发力达6.01条/秒。事件发酵时间虽短,但信息量峰值规模和爆发力较强。


女乘客被安全员粗暴拖拽,西安地铁遭舆论追问和谴责


经统计,“拖拽”“暴力”“强制带离”等成为事件网络传播的核心词,舆论普遍对地铁安保人员处置方式的合规性产生质疑,#地铁安全员拖拽乘客合理吗# 话题同步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讨论。同时,“衣不蔽体”“扒光”“衣服”“裸露”等关键词的提及频次也较高,公共场合拖拽女乘客致衣不蔽体,女乘客作为女性的尊严被蔑视,这也是舆论聚焦的重点。


女乘客被安全员粗暴拖拽,西安地铁遭舆论追问和谴责


在主流舆论看来,对于扰乱公共秩序或是威胁地铁安全运营的乘客,地铁安保人员可以劝阻和制止,但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合理合规。如中国交通报官方微博“交通发布”发表评论称,“在这起事件中,如果该名女乘客已经违反了相关条例和相关法规,那么地铁运营方应当及时报警,由公安部门进行后续执法工作。一旦地铁运营方工作人员‘越俎代庖’,不仅稍有不慎就会处置不当,还会无法可依,让‘有理’变‘无理’。”


还有一部分人对女乘客的遭遇产生情感共鸣,认为“个体尊严被漠视”令人心寒,“强行拖拽”“衣不蔽体”等字眼尤为刺痛舆论神经。央视网评论西安地铁安全员拖拽女乘客:对于一名手无寸铁的女士,如此强拖硬拽,甚至不顾及女性的基本尊严,不通情也不合理


2、相关话题持续走热,西安地铁陷负面舆论漩涡

视频热传网络后,舆论对这一事件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据新浪舆情通统计,截至9月1日,事件的网络传播热度指数达到51.33,峰值出现在9月2日14时高达92.04


女乘客被安全员粗暴拖拽,西安地铁遭舆论追问和谴责


事件的爆炸式传播和相关话题的持续走热,将西安地铁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统计显示,事件全网相关信息中,敏感信息占比高达98.8%,其中,西安地铁运营分公司的回应声明被指“避重就轻”“缺乏温度”,该回应是促使负面舆论传播态势不断升级的引爆点。


女乘客被安全员粗暴拖拽,西安地铁遭舆论追问和谴责


@西安地铁运营分公司 回应微博的评论区中充斥着舆论的质疑与不满,如高赞评论@2021年要冲雅思7秃了也要熬夜 认为地铁方对事件的还原着重叙述女乘客扰乱秩序,但对安保人员粗暴拖拽只字未提;@可爱多都是我赞助的 发问,“女乘客与他人发生争执,为何不一起请离?”


女乘客被安全员粗暴拖拽,西安地铁遭舆论追问和谴责

女乘客被安全员粗暴拖拽,西安地铁遭舆论追问和谴责


观察网民转发、评论该微博时的常用表情, “吐”表情符号的使用频次最高,“微笑”“疑问”“怒”“费解”“摊手”“汗”表情符号同样高频出现。常用表情top10中,多数是表达负面情绪的表情,由此可见该回应并未获得主流舆论的理解与支持。


女乘客被安全员粗暴拖拽,西安地铁遭舆论追问和谴责


3、网民愤怒情绪未完全化解,相关企业形象受损伤

9月2日,西安市公安局就“地铁保安拖拽女乘客”一事发布通报:保安员陈某某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但尚不构成违法犯罪。目前,地铁保安员已停职,轨交集团7人被处理。


当前该事件的舆情热度已回落,但网民的愤怒情绪未完全消解。统计显示,截至9月2日15时,“地铁保安拖拽女乘客”事件引发的群体情绪信息中,愤怒情绪仍高达10.94万条,部分公众对官方通报的解读朝着立场先行和情绪先行的方向发展。


女乘客被安全员粗暴拖拽,西安地铁遭舆论追问和谴责


受舆论负面情绪蔓延的影响,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及其运营分公司的美誉度断崖下跌。8月27日至8月30日,“西安地铁”网络美誉度均在85%以上;8月31日,美誉度出现断崖式下降,从87.50%直降至2.09%,此后美誉度未出现回升。


女乘客被安全员粗暴拖拽,西安地铁遭舆论追问和谴责


并且,2020年9月,西安地铁为乘客提供创可贴“摆拍”宣传一事再被网民挖掘,引发舆论关联探讨。


女乘客被安全员粗暴拖拽,西安地铁遭舆论追问和谴责


作为“城市窗口”之一,西安地铁在此次事件中的处置方式和舆论应对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正如央视网评论称,“讲文明不应只针对乘客,面对乘客的管理者、运营者们更应该讲法治、讲文明,多思索如何用柔性引导、充满关怀的方式化解矛盾、弘扬正气”。


————————————

数据说明:本文由新浪舆情通撰写制作,数据来源于新浪舆情通、微热点、铀媒、数咖、索骥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数据产品,部分引用外部公开数据与资料。欢迎引用及转载,请注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安全员   西安   乘客   舆论   地铁   舆情   衣不蔽体   安保   粗暴   新浪   负面   网民   情绪   事件   人员   数据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