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Cindy说:


上周,土根从暑托班悄悄带回了“玉米粒”(一种手工材料),外公因此非常震惊,“这么小就顺手牵羊,你可得好好教育教育!”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后来我买的玉米粒


土根一看外公跟我告状,害羞地一笑,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原来外公教育他说偷东西是要被警察抓走的)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悄悄拿了别人的东西,就一定要被定义为“偷”吗?今天就来聊聊宝宝为什么爱顺手牵羊,怎么不伤自尊地引导宝宝理解这是错的!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1


0-5岁前的宝宝“顺”东西,

符合年龄特征


其实我很理解外公的心情,有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么小就偷偷拿幼儿园的东西,长大了还了得?


所以当外公发现土根拿了“玉米粒”回家,当即就带着土根回到暑托班,让土根把“玉米粒”还回去了。回来的路上边走边教育了一通。


土根也发现了平日里对他慈爱的外公,今天变严肃了,所以当然也是多多少少明白这样做是错的。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但我觉得这件事的背后一定有孩子的缘由。所以我专门问了土根:


“妈妈知道你把玉米粒拿回家,一定是有理由的,能告诉妈妈吗?”


土根一下就眼睛亮起来,


“对,做相框!”(我猜测是暑托班今天做了相框,他想回家再做)


看吧,其实宝宝心里根本没想那么多,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拿回家占为己有。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看到有趣的树叶也要带回家


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去判断和理解世界及和他人的关系等,而完全不能注意别人的意图,观点和情感。


说白了,虽然土根已经有了“物权”意识,但还不够完整,往往是从“我“出发,认为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


这种单纯从“占有欲”出发的本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心理。所以他们的“偷“是没有任何恶意的。


所以,0-5岁的宝宝,拿别人的东西太正常了!而真正的偷窃行为一般发生在6岁至青春期这段时间(这次咱们就不细说了)。


不过,这时候就很考验家长的反应了:



这个度怎么把握呢?


2


别着急给娃贴标签,让娃自己说出来


其实土根不是第一次悄悄“顺”东西回家了,之前我带他去朋友家,他也悄悄把朋友家小哥哥的小玩具车揣口袋里带回来。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我发现后并没有立马说教,而是先问问他的反应。


“宝宝,这个小汽车妈妈怎么没见过呀,是新的吗?”(没有妄自下定义就是偷拿的,引导他自己说出来)


“嘿嘿嘿,哥哥的!”


“宝宝是不是很喜欢呀?”(接纳他喜欢这个玩具的事实)


“好酷!”(说着摆弄起来)


反过来,如果这时候我先给土根贴上了“小偷”“偷东西”的负面标签,他还会愿意跟我说真话吗?


孩子都是鬼灵精,可以轻易从你的语言中感知情绪和态度,就像土根能感知到外公的严肃态度,从而主动跟我说“以后不拿了”,以此希望主动结束这个令他有点尴尬的谈话。


可我们就会因此失去一次让孩子明辨是非的机会,土根可能只体会到这件事让妈妈不高兴了,那我以后要怎么做才能不被妈妈发现呢。这里就埋下了一个迫使孩子说谎的种子


孩子往往会自己先做判断,如果认为家长不会接纳,那么就会选择说谎来掩盖。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3


犯错正是学习的好机会

用好的价值观去揣摩孩子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当你犯了错,就必须感到羞愧和抬不起头,所以我们必须尽量避免犯错。


这个逻辑其实有很大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是不完美的,我们都有可能犯错,而犯错是学习与锻炼的最好机会,大家都是通过不断地犯错学会成长,因此我们也要对孩子犯错有包容心,并且传达出不怕犯错的积极态度。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虽然我一开始就知道土根“顺”东西这件事做的不对,但我仍然选择用积极的善良的理由来替土根解释。


“妈妈觉得你想自己做相框这个想法,真是太好了!宝宝做手工越来越棒了!”


土根得到了表扬,自然特别有耐心,愿意听我说下去。


“不过这个玉米粒是幼儿园的哦,是属于大家的,宝宝悄悄带回家是不对的呢!所以外公让你把玉米粒送回去了!今天咱们就用小毛绒球来给相框做装饰吧,妈妈明天就给你买属于你自己的玉米粒,好吗?”


这里我提到了玉米粒的归属权问题,特别用了“属于大家的”“属于你自己的”这些词,希望能让土根认识到他不能“顺”东西回家的真正原因。


我把土根做相框这件事做了拆解:


√:做相框是好的

×:拿玉米粒是不好的


没有否定他要做相框这件事,更没有否定他这个人,所以他接受起来是非常顺畅的。


《无条件养育》中提到,或许看起来这是个偷窃行为,实际上根本不是偷窃,用好的价值观去揣摩孩子的动机,就会帮助孩子建立好的价值观。他们会认为自己身上什么是最好的,并努力不辜负我们的信任。


4


教会孩子同理心,远比说教管用


让土根明白“顺”东西这件事是错的,这并不难,记住就行,但要让他从心里认可这个规则,却还需要一步。


趁着土根正在兴奋地摆弄“顺”回来的小汽车,我继续发问:


“这辆车可真酷!怪不得你这么喜欢,我想哥哥一定也非常喜欢。不过你现在把它带回来了,有没有跟哥哥说过呀?”


“没有!”


“你猜小哥哥发现小汽车没有了,会不会很着急呀?”


这时土根没出声,我趁势拿出了家里的一套《美国经典情绪管理绘本》,里面刚好有一册《不要拿别人的东西》


故事中大卫是个看到心爱的东西就会激动到心跳加速的孩子,所以他有个宝箱,里面都是他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东西。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有一天,他的宝贝自行车不见了,这让他异常难过,他越想越伤心,突然想起了自己“借”回来这么多东西,一定也让别人难过了。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于是就一样一样地把东西还给了它们的主人,每次还,还会道歉。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随后,他的自行车找到了,他非常高兴!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看到这里,土根突然明白了什么,悄悄趴在我耳边说,


“妈妈,还给哥哥?”


我一看,这招真管用!赶紧给了个台阶,


“对呀,小汽车已经来我们家玩过了,现在是该送它回家了!”


第二天我们就把小汽车还回去了。


说回这本绘本,通篇没有说过一句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之类的话,只用了代入式的故事来表达,与生硬地说教相比,往往更能引发孩子自己的思考,因为同理心,土根突然明白了绘本中主人公的心情(他也有自己特别心爱的玩具啊),当然也理解了这背后的规则。


Cindy最后说:


我非常理解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顺”东西时的心情,尴尬、焦虑,讲道理孩子还听不懂。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孩子的行为本身其实并不是为了激怒父母,这绝不是他的意图。


我得承认,在一开始发现土根“顺”东西时,我也会有困惑,明明家里有那么多小汽车了,为啥还要拿呢,但冷静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这些有偏差的行为太正常了,完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呀。


回到养娃的初心以及我一直跟妈妈们分享的爱与陪伴上,面对孩子的犯错,我们要做的是帮孩子理清行为背后的因果与对错,而不是盲目地一味指责。


说好了要做孩子一辈子的朋友,那么就要一直与孩子站在一起,做ta最坚实的支持啊。


儿子从暑托班“顺了”玩具回家,还说妈妈你不要叫警察叔叔来抓我

best friend


妈妈们也来说说有没有类似的经历,都是怎么处理的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妈妈   顺手牵羊   小汽车   外公   价值观   叔叔   玉米   儿子   态度   哥哥   家长   警察   玩具   东西   宝宝   发现   孩子   机会   喜欢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