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

中新网2月1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中小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

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危害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发育。中小学还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手机大量的电磁波影响大脑发育,还会增加哮喘病、白血病的发病几率。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会影响孩子的颈椎,手机微波对眼睛伤害很大。

二、让学生的思考变少,方向单一,思维钝化。有了手机,学生遇到难题不再深入思考,求助于网络,形成急于求成的性格。本是发散思维,天马行空的年纪,给出的答案却千篇一律,早早的墨守成规。

三、增加父母的额外的负担。父母要为孩子的智能手机买单,手机现在更新换代很快,换一部手机少不了两三千人民币,另外孩子一个月的话费、上网费也是一笔不少的开销,这给父母平添了一份负担。

四、与父母产生隔阂,让孩子性格孤僻。有了手机,孩子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抱着手机,不与父母交流,慢慢的与父母说话越来越少,心里有什么想法也不与父母交流,沉迷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变得沉默寡言,脾气暴躁。

五、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网瘾少年。智能手机的发展,让五花八门的游戏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孩子心智不全,难免会被赏心绚丽的游戏吸引,一旦上瘾,学习生活都成了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六、不良信息毒害孩子心灵。网络上大量的不良信息屡禁不止,孩子缺少自制力,上网期间绝大部分时间不是用于学习和生活。观看一些黄色小说、视频,还有一些暴力、毒品等不良引导,对性格发展产生严重后果。

七、形成学生之间的攀比之风。学生带着手机,难免会在一起比较,谁的手机功能多、谁的手机屏幕清晰、谁的手机像素高,攀比之风一旦形成,孩子会找父母要版本更高更贵的手机,变成炫耀父母家境、地位的不良作风。

八、为考试作弊提供了便利条件。一条信息可以同时发给多个人,拍张照片就可以把答案传给别人,大大提高了作弊的“效率”,大型考试可以安装信号屏蔽仪,而小的随堂测试却不能避免抄袭,包括课后作业的完成也变得难以分辨学生的真实情况。

九、被网络诈骗分子利用。现在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大面积普及,学生更是人人会用。网络诈骗分子无所不用其极,利用学生不能分辨真假诱使学生向其转钱,骗父母的钱,甚至诱骗学生“裸贷”等违法行为。

中小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

当然,学生带手机也有一些好处,比如方便联系家长,方便查询学习资料,方便了解新闻。单总的来说,在中小学这个时期,带手机的坏处大于好处,而这些好处大部分学校可以代为执行。因此,希望广大家长朋友相应教育部号召,尽量避免学生带手机上学。

中小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中小学生   教育部   手机   智能手机   不良信息   负担   好处   性格   分子   思维   不良   父母   孩子   时尚   学生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