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三焦经的七个穴位,开启足少阳胆经的第一个穴位,瞳子髎

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我们讲了很多,前天讲到丝竹空后就已经讲完了,在开始了解下一条经脉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三焦经的穴位,有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耳门、丝竹空。

三焦经行走于人体的侧面,从手指走向外侧眼角,特别是在头面五官有很好的停留,所以三焦经的穴位多可以治疗偏头痛、眼疾、耳疾。其中每一个穴位又各有特色。

关冲是井穴,多用于昏迷急救催醒,也可点刺出血泄热用于发烧;中渚是输穴,善治外经病,常用于手指、手臂疼痛、屈伸不利,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等;阳池是少阳经阳气聚集的地方,经常按摩能暖身,也能调节寒热,用于感冒;外关是三焦经的络穴,通阳维脉,对感冒怕冷发热很有作用;支沟是经穴,除治耳疾外,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肩髎是治后肩部疼痛、肩袖损伤以及肩周炎的穴位;翳风是治面瘫、耳疾的局部重要穴位;耳门是专治耳疾的穴位;丝竹空是治头痛、眼疾的穴位。

回顾三焦经的七个穴位,开启足少阳胆经的第一个穴位,瞳子髎

简单回顾了下三焦经,下面我们开始学习足少阳胆经的第一个穴位,瞳子髎。

瞳子髎位置非常显眼,在外眼角边,在外眼眶边缘。

用针要小心,不要扎到眼球了,可以用按摩,禁止艾灸就是了。

主治的是偏头痛,眼睛不舒服,比如目赤肿痛,看东西模糊,白内障等。

如果是治疗眼底的疾病,比如视网膜的问题,可以选择扎深一点,不过要小心不能扎到眼球了,把眼球往鼻子方向拨,让患者不能转眼球,进针后针也不能动来动去,不要留太久的针,出针后记得按压止血。

如果是浅层的眼疾就不需要这么扎了,扎眼眶部就好了。

回顾三焦经的七个穴位,开启足少阳胆经的第一个穴位,瞳子髎


为什么有这些功效?

瞳子髎是手太阳小肠经和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能通达三经阳气、透理三焦,所以常用来治疗太阳、少阳经的疾病。

瞳子髎就在眼角,治疗眼睛的疾病可以说是本职工作,相当于保镖一样。

至于治疗偏头痛,这是少阳经的运用,少阳经的行走在头侧部,加上瞳子髎又处在头痛的常发位置,所以有偏头痛,一般先找它,躲不开的。

回顾三焦经的七个穴位,开启足少阳胆经的第一个穴位,瞳子髎


看看具体的组方配伍有哪些?

瞳子髎配上肝俞、风池、角孙、太阳、攒竹、晴明、合谷,方名“瞳子肝俞明目方”,可用治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病。

瞳子髎配上晴明、养老、足三里,方名“瞳子养老夜盲方”,用来治疗夜盲症

瞳子髎配上风池、翳风、丝竹空、四白、地仓、颊车、下关、攒竹,方名“瞳子地仓口涡方”,用来治疗口眼歪斜

瞳子髎能疏散风热、清头明目、消肿止痛,单独用,可以治疗结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三叉神经痛等疾病。

回顾三焦经的七个穴位,开启足少阳胆经的第一个穴位,瞳子髎

文末把三焦经的穴位链接放在下面,想回看的,可以点击下方蓝字了解。

关冲:回看心包经的主要穴位,开启三焦经的第一穴,关冲穴,治头面疾患

中渚:中渚穴,善于治外经病,如手臂痛、喉咙痛、偏头痛、耳聋、耳鸣等

阳池:阳池穴,是治疗寒热往来的要穴,阳气聚集而成池子,常灸温阳祛寒

外关穴:外关穴,是治寒热感冒、头痛、耳疾、眼疾要穴,络厥阴,通阳维

支沟:支沟,是治疗突然喑哑不能说话的穴位,医生来详细介绍三焦经

肩髎: 肩周炎、肩袖损伤怎么治?如果不做手术,通过针灸要怎么选穴

翳风:翳风,在耳朵后面的穴位,按摩它可以治疗耳鸣、耳聋,面瘫等

耳门:耳门穴,耳朵的门神,没其他本事,擅长耳朵问题,耳鸣、中耳炎等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讲完了,眼睛不舒服,你是否有揉一揉外眼眶呢?如果没有,下次记得揉哦,科普文章,不易传播,期待大家转发、赞赏、关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每日一起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穴位   支沟   风池   耳门   头面   寒热   眼疾   肩周炎   阳气   肿痛   偏头痛   丝竹   眼球   眼角   疾病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