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两世纪的表坛旋风:炫技没有极限

把东西做到极小是一种功夫,把东西做到极大也是。 当然不是说硬要把体积变大、超出能够戴在手腕的范围,却没有增加任何小体积做不到的功能,而是在有实际作用的情况下,为值得展现的东西搭建更大的舞台, 好比立体陀飞轮。

跨越两世纪的表坛旋风:炫技没有极限


跨越两世纪的表坛旋风:炫技没有极限

其实21世纪以前的腕表里,陀飞轮都是单轴的。 意思是让擒纵系统用同一速率围绕着同一定点转动,无论是宝玑大师发明的传统形式,还是取消固定支架的飞行陀飞轮。 所谓的立体,则是运用两个甚至三个轴心,把原本仅在水平面旋转的装置变成同时在水平及垂直面转动;就像在一个小型陀飞轮外搭载一个大型陀飞轮,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理论上这种多轴结构比起只在一个平面旋转的陀飞轮,更能应对腕表随时变换方位的佩戴性质。

跨越两世纪的表坛旋风:炫技没有极限


GREUBEL FORSEY 30度双体陀飞轮

Greubel Forsey在2004年推出的Double Tourbillon 30°算是非常早期的作品,当人们在探讨多轴陀飞轮时,也常常拿它来跟同年的积家Gyrotourbillon以及Franck Muller更早一年发表的Revolution 2相提并论。 这些作品之所以在差不多的时间点诞生,并非偶然,毕竟在此之前,钟表产业的确还没有掌握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电脑辅助设计)及CNC机床的能力,要做出能够同时在不同平面运转又符合腕表尺寸的陀飞轮,难如登天。 这也是为什么立体陀飞轮「腕表」,与史上第一枚双轴陀飞轮「座钟」机芯(由英国制表师Anthony Randall于1977年发明)差了20几年的原因。

跨越两世纪的表坛旋风:炫技没有极限


不管是不是第一,Double Tourbillon 30°都曾惊艳表坛。 顾名思义,这是一座具备两个轴心倾斜30度角的陀飞轮,当它外层笼架用水平于表盘的角度每4分钟旋转一圈时,内层每分钟旋转一周的笼架永远都会与表盘呈30度角。 乍听之下或许没什么道理,但根据Greubel Forsey研究的结果,这是他们认为要让陀飞轮达到最大效果的做法。 要知道2004年是Greubel Forsey创立的第一年,第一款腕表便以如此繁复、创新的结构亮相,等于是告诉大家:我们就是陀飞轮的专家。

时至今日,搭载30度双体陀飞轮的Double Tourbillon Technique腕表依然说明着这一点。 光是陀飞轮本身就用上了132枚零件,占了整颗机芯的三分之一;与外层笼架同轴的蓝宝石水晶指针既不遮蔽擒纵,又清楚对应出秒数;将四个发条盒串联在11点钟位置,则提供陀飞轮长达120小时的动力。 零瑕疵的倒角、抛光、颗粒纹修饰确实是老生常谈,倒是蓝色机板与橡胶表带散发的运动风格,令人眼睛一亮。

跨越两世纪的表坛旋风:炫技没有极限


VACHERON CONSTANTIN浑天仪式陀飞轮

江诗丹顿今年发表的阁楼工匠浑天仪式陀飞轮万年历Planetaria也是一件难以忽视的作品。 听那么长的名字应该就知道它有多么复杂,而且每一项功能单独拿出来讲都足够份量。 不过这只表最醒目的还是那颗巨大的「双轴浑天仪式陀飞轮」。 事實上這颗陀飛輪是從Ref. 57260怀表(目前全世界最复杂的计时器,由江诗丹顿费时八年研发,拥有57项功能)身上修改而来,由于它太过巨大,江诗丹顿特别在箱型镜面上多做了一道圆弧状凸面,让球体似的装置顺利运行。

跨越两世纪的表坛旋风:炫技没有极限


巨大的理由不外乎犹如鸟笼一样的外层框架,正因为挑高的架构使内层的擒纵系统有充足的空间,装载最不容易受地心引力拉扯而变形的球形游丝;加上抗磁、无须上油的硅擒纵与陀飞轮本身的特性,尽一切努力强化精准度。 除此之外,分别做在内、外两层铝制框架的半边马耳他十字,又表现出江诗丹顿在实质性能之外的巧思;为此他们还在表壳侧边开一扇窗,让人窥视两半边十字合而为一的瞬间,充满高级之余的趣味。

跨越两世纪的表坛旋风:炫技没有极限


JAEGER-LECOULTRE球体陀飞轮3

Eric Coudray是另一个将趣味融入陀飞轮的高手。 不知道他没有关系,毕竟像他这样在大牌子背后默默创作却始终没有建立自己品牌的制表师,瑞士多得是。 不过Eric更特别一些,专攻复杂功能,也可以说是球体陀飞轮的先驱,积家在2004年发表的Gyrotourbillon(人称「球一」)就是由他所研发。 他的研发到了2013年便成了Master Grande Tradition Gyrotourbillon 3 Jubilee,积家一整部球体陀飞轮进行曲的第三号作品,简称「球三」,和球一同样以轻盈的铝料制作陀飞轮笼架,内层24秒、外层每分钟运转一周。 不同的是积家为它换上了等时性近乎完美的球形游丝,加上采瞬跳双位数字盘计分的单案把计时功能,用相对简洁的面盘格局呈现卓越复杂的工艺。

跨越两世纪的表坛旋风:炫技没有极限


MB&F史上最速多轴陀飞轮

或许是在积家开创球体陀飞轮的经验,提升了Eric,又或者若没有在任职于积家期间与日后创办MB&F的Maximilian Büsser当同事,两人的合作关系会有所不同。 总之多年后当Maximilian跟Eric说他要打造最疯狂、最具震撼效果的三轴陀飞轮时,Eric做到了。

跨越两世纪的表坛旋风:炫技没有极限


LM Thunderdome不只是MB&F最疯狂的陀飞轮,也是业界前所未有的腕表。 表盘、机芯的修饰设计由大名鼎鼎的芬兰制表师Kari Voutilainen亲自操刀,结合Eric的机械结构,堪称大师级杰作。 与其说它搭载了球体陀飞轮,不如说它本身就是颗球,似乎再也没有其他表款有比它更好的理由,用这么一片增添厚度的球形镜面包覆表盘上的机械雕塑。 MB&F将这个彷佛由立体V形桥板吊起的机械雕塑称为「TriAx」,全新的专利三轴机制。 虽说是三轴,整枚机芯却只有两个笼架,最内层看起来像半球形笼架的金色零件其实是直径10毫米的摆轮──非常破格的设计──搭配筒状游丝每小时摆动21,600次;整个内层结构每8秒旋转一周,中、外层笼架分别以每12、20秒为旋转周期。 如果想找到比这个更快速的多轴陀飞轮,抱歉,目前钟表产业并没有这样的东西。

跨越两世纪的表坛旋风:炫技没有极限


TriAx达到如此快速的关键,在于擒纵结构。 一般来说,陀飞轮多半是由主轮系驱动固定在笼架底部的四番车(秒轮),借此让整个装置旋转,擒纵轮及擒纵叉则绕着轴心运行。 但Eric不这么做。 他改造了19世纪美国制表师Albert H. Potter提出的擒纵装置,将擒纵轮的齿瓣做在内侧,同时,把擒纵轮放进擒纵轮内;换句话说,让擒纵轮围绕着擒纵叉,并取代四番车作为固定轮的角色。 当然这时候擒纵轮就不动了,而是擒纵叉在动;如此一定一动的设计,比起寻常的擒纵结构更能长时间承受每8秒一圈的速度。

跨越两世纪的表坛旋风:炫技没有极限


跨越两世纪的表坛旋风:炫技没有极限

PURNELL双球体陀飞轮

同样的「Potter擒纵」Eric也用在专为独立品牌Purnell打造的陀飞轮上。 不过Purnell的Escape II腕表一次就搭载了两颗「Spherion」三轴球体陀飞轮,转速从最内层8秒、中层16秒到外层每30秒旋转一周,同时转动的画面既有趣又充满张力。 怪不得Purnell要在表壳6点钟位置开个洞,留给镜面作为延伸的空间,增加透视性。 采用蓝宝石水晶表壳的版本更让人从四面八方各种角度,观赏这两座高速运转的微型机械装置。 彷佛炫技,从来没有限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浑天仪   彷佛   表盘   表壳   球体   游丝   球形   轴心   外层   机芯   飞轮   旋风   装置   极限   东西   结构   功能   世纪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