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万众期待中诞生。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能参加开国大典那一定是今生的荣耀。

而1949年暑假的一个下午,一封开国大典的请柬,出现在了林巧稚的办公桌上,请柬上面写着:“兹定于十月一日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特请光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成立庆典。”

被邀请参加开国大典这是天大的荣誉!但林巧稚却提起笔,平静地回复到“那天我出门诊”。

林巧稚选择当天留在医院,不是不爱国,而是因为她一刻也离不开那些心心念念的病人。她跟身边的同事说:“我是个医生,去做什么呢?我的病人更。我,我需要守护在她们身旁。”

当然,这只是她传奇一生的一小页。

一心只有妇产科的工作的她,曾这样自谦道:“上帝如果让我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场所便是在医院病房,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救人。”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在厦门鼓浪屿一个开明的基督教家庭,拉开了她传奇一生的序幕。

她是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院士,在她的从医生涯中,使中国婴儿死亡率和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也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2009年,她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她一生未嫁,亲自接生的婴儿多达5万多名。她还因此被尊称为"万婴之母"

#全福游、有全福#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由于是知识分子家庭,所以,她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于18岁那年,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并留校任教。

1921年7月,将治病救人当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林巧稚,在得知北京一所美国人办的医学院正在全国招生后,毅然放弃了父母为她设定的“教育人生”,约上同伴,从厦门鼓浪屿乘船来到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招生考试。

考英语科目时,由于天气酷热,女伴余琼英在考场中暑晕倒。

当时看到这一幕的考生有很多,但毫不犹豫放下手中笔不顾没答完的英语考卷就去救人的:却只有林巧稚和另一位女生。等到处理完这起突发事件回到考场,考试已经结束了。

那一年,在1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中,只录取25名,林巧稚因为试卷没有答完,她对自己的考试结果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然而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月后,她还是意外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原来,当天在考场默默注视她的监考老师专门为她给协和医院写了一份报告,老师在报告中称赞她乐于助人,处理问题沉着得当、有序,具备了优秀医生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

这份报告附在林巧稚没有做完的试卷后面。协和校方看了报告后,同时也看了林巧稚其他科目的考试成绩,经过慎重考虑,协和医院接受主考官的意见决定破格录取林巧稚。

林巧稚很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

协和医学院的淘汰机制极其残酷,一门主课不及格留级,两门不及格除名,达到75分才算及格,且无补考的余地。

经过8年苦读之后,原本25人的班级陆陆续续只剩下16个人,林巧稚的成绩则一直高居榜首,还获得协和的文海奖学金,这是协和学生的最高荣誉,她也成为了首位获得该奖的女学生。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毕业后,优秀的林巧稚顺理成章地收到了协和医院的聘书,可拿到聘书后,她和家人都看呆了,只见上面写着:

“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在老协和,如果女大夫选择内、外、妇产科这样的大科,是不允许结婚的,如要结婚,必须先辞职。老协和的管理者坚信:“在医生这个最需要极大付出的职业里,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只能选其一。”

在面对终生幸福和成为协和医者之间,林巧稚接下了这张光荣的聘书,选择了成为一名医者,选的还是大多数人不看好的妇产科。

那时的她还难以预料,她将成为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并将在未来岁月里开创很多个第一。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邓颖超题词

一个圣诞节的午夜,所有外国大夫都去庆祝了,只留下林巧稚一人值班。一位大出血的女病人被送来,眼看撑不住了。而刚留院的林巧稚,当时还是名住院助理医生,无权做手术,也从未做过手术。

但病人的呼吸越来越弱,林巧稚当机立断,先做止血和输血措施。然后给妇产科主任打电话,可主任赶不过来。

一边是女病人的命,一边是自己的前程,面临艰难选择的她还是决定自己主刀,冒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凭借扎实的医术,把女病人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第二天,妇产科主任不但没有责备她,反而大加赞赏。

之后她又仅仅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被破格聘为总住院医生,而这是常人至少需要5年才能走完的路。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1932年,林巧稚到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之后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行医学考察。

1939年,她又远赴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当研究生。

林巧稚的医术和为人都得到了国际认可。这两个国家的知名医院和著名大学,都大力邀请她留下来工作。

当时的中国,正在炮火连天中,回到中国,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可林巧稚依然选择放弃看似光明的未来,毅然地踏上了回国的归途。

她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的大夫,我不能离开灾难深重的祖国,不能离开需要救治的中国病人。科学可以无国界,科学家却不能没有祖国!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回国以后,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妇产科事业,将病人当亲人一样对待,比如直接用耳朵贴在病人的肚子上听诊,为病人擦擦汗水,掖掖被角,拉住病人的手,她是怕病人触摸冰凉的铁床架子落下病根,尽最大努力给予病人尊严和爱的呵护。

为了照顾病人,林巧稚不仅把全部的时间精力全部用到了他们身上,还总是切身地为他们考虑。

那时候的中国女病人因为害羞,不敢找男医生,所以把林巧稚当成救命稻草;虽然林巧稚成了妇产科最忙的人,但她每天坚持把所有病人看完,吃饭常被耽误,有时就用一块红薯凑合。

有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看关于“林巧稚”大夫的片子《大爱如天》,这也是“中国科学家系列电影”的开篇之作,由韩启德主席题写,钟南山院士与宋南平书记亲自担任顾问。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北平沦陷的一个雨夜,有一个产妇因胎儿横位难产。

林巧稚顾不得自己被淋的浑身湿透,麻利的做着准备工作,撤去草木灰袋,铺上干净被单,轻缓而坚定地一下下正着胎位。并仔细地倾听胎心音的跳动,嘴里还不停地安慰着产妇。终于,一个男孩在炮火的轰鸣中诞生了,母子平安!

林巧稚看着这个一贫如洗的家,默默地打开出诊包在炕头放下几张钞票,对女人的丈夫说:“她太辛苦了,给她补补身子。”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情况在她身上太常见了。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但1941年,北京协和医院被日本人占领,协和医院被迫关闭,一些医生都离开了。林巧稚却拒绝回到老家避难,她要留在北平为那些患病的妇女看病。

离开协和后,林巧稚在北京东堂子胡同,开办林巧稚诊疗所,前来看病的妇女络绎不绝,林巧稚都一视同仁。

有时候,为了方便那些农村的贫苦妇女,林巧稚甚至骑着毛驴到乡村去,亲自为她们登门诊治。为了减轻病人的负担,她把诊所门诊的挂号费,由5角降低到3角,直至1948年协和复院。

复院后,她依然时常资助生活困难的病人,告诉她们不用多花钱挂她的专家号,“挂我的普通号,同样是我给你看病”。

六年间,她共接待了8887名女性病人,医治的每一个病人都有病历档案。除此之外,她还忙于推进宫颈癌等妇科疾病早预防早发现的普查工作。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1949年,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有不少人想到北平要再遭战火,于是纷纷出去避难。

林巧稚曾给她接过生的北平城防总司令傅作义的夫人,给她送来一张傅将军亲笔签名的机票,可以搭乘任何一次航班去任何一个城市。

傅太太劝她出去避难,并特别嘱咐说:“这是多少人用金条换不来的啊。”

可她谢绝了傅太太的好意,她要在北平守着她的病人。她仍没有走。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建国后,林巧稚曾获周总理、毛主席等伟人的多次接见。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面对入不入党的问题。

林巧稚却对周恩来总理说,一个诚实的人不能欺骗组织,也不能欺骗自己。她是虔诚的基督徒,入党恐怕不便。

周总理宽慰她不必介意这个问题,在党外一样可以工作。

不过在浩劫期间,林巧稚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她曾被革去医生的职务,到病房做护工,为病人打针、送药、清洗便盆、倒痰盂,甚至被派去打扫厕所。她也没有怨言,就像医生对待病人那样认真仔细地干着。夜晚医院接到急诊,她还是冲到第一线去帮忙。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林巧稚对病人的态度从来一致,几十年来,她始终坚持:只看病不看人。从不会因为病人的身份而将病人区别对待。

无论诊室外排着长队的病人有多少,她都会耐心地听她们描述病情,一定要将所有的病人都看完才下班。

后来,治学严谨认真又负责的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还被与梁毅文一起被合称为"南梁北林"。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她曾给林徽因、冰心接生过孩子,也给邓颖超、朱德夫人、彭真夫人看过病,更是为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治病接生,其中被接生过的小婴儿就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林巧稚在半个多世纪中,亲手接生数万名婴儿,有很多父母给他们起名为“念林”、“敬林”、“怀林”等,以表达对她的敬爱。

终身未婚的林巧稚说过:“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1978年,林巧稚被确诊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脏病。患病期间,坚持在病床上写下妇科肿瘤书籍,4年后,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学》完稿。1980年12月2日,病情加重被送进医院。虽遭亲友劝阻,但她还坚持工作。

她的接生工作,做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1983年,病中的林巧稚在昏迷中都还喃喃呓语:“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三个,真好……”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啊?

这也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同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逝世。遗嘱中,她将个人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

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妇产科,践行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的意义,就像她的墓志铭一样,“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

这样有理想有追求有信仰有品德有大爱的一位优秀女性,真的令人很敬佩!

她单身82年却被称“万婴之母”,获毛主席接见,一生所为堪称伟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小银子壁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协和医院   鼓浪屿   北平   聘书   厦门   产妇   妇产科   医学院   中国   大夫   病人   婴儿   单身   医生   医院   时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