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名扬千古的背后,是两个大唐诗人的斗诗故事

大唐,真的是诗歌兴盛的一个朝代,写诗可谓是大唐才子的必备技能。那时英才辈出,牛人云集。但牛人那么多,不太有名气的诗人要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诗文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呢?

哦,有了,那就是题写名胜。

于是,大唐的每一处名胜、以及有可能成为名胜的所在,都变成了诗人斗诗角逐的战场。

一如诗人王勃写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的美翻了。

而提到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的黄鹤楼,就不能不提到诗人崔颢。

坐落在武昌长江岸边的黄鹤楼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而家喻户晓。不过嘛,这首诗背后其实还有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不妨来说说。

黄鹤楼名扬千古的背后,是两个大唐诗人的斗诗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崔颢生在盛唐,早年间的诗作浮艳轻薄,后来他漫游边塞,诗风一改后,反而多了些许风骨。

有一天,崔颢漫游到了黄鹤楼。这天天公作美,他一鼓作气,登上顶楼,极目远眺,晴川历历,芳草萋萋,日薄西山,烟波渺渺,美不胜收,顿起万般乡愁。于是他思绪悠悠,顿时诗兴大发,急忙挥笔,唰唰唰,一首大气酣畅,气势非凡的七律自笔底生出。

在墙上写完后,崔颢尤不满足,接着又在“朋友圈”发了条消息,《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一写可不得了,居然就成了千古名篇,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中说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此诗前面写景,后面抒情,情景交融,思绪悠悠。整首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浑若天成,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自然,朋友圈的诗人朋友们也是对此点赞无数。

不过那时李白与崔颢不是朋友圈的好友,自然没法看到这首诗。

黄鹤楼名扬千古的背后,是两个大唐诗人的斗诗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两年后,李白和他的朋友也来了,他们要在此分别。

离别嘛,总难免有些愁绪,于是李白送别朋友后,在“朋友圈”发了条消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黄鹤楼成了离别的象征,也成了李白和孟浩然友情的见证。

故而一经发布,立刻就获赞无数。

黄鹤楼名扬千古的背后,是两个大唐诗人的斗诗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然后,李白像许多到此游玩过的人一样,登上了黄鹤楼顶赏玩。

李白一生好游名山,踪迹所至河山,无不为其傲岸与潇洒所感染,留下了无数名篇。因而当他看到黄鹤楼的美景时,当然是忍不住想要题诗一首。

不过他忽然发现了崔颢在墙壁上写的这首《黄鹤楼》,不禁觉得这位比自己小三岁的崔颢这诗写的真好,不得不服。

然,作为大唐诗人中的NO·1,当时年轻气盛的李白是多么骄傲的一个人啊。他虽然表面上承认自己不如崔颢,但是他心里还是暗搓搓的在较劲。

于是他琢磨琢磨,提笔写下了一首《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但这,显然比不过。

黄鹤楼名扬千古的背后,是两个大唐诗人的斗诗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李白有点不好意思,但他想来想去,灵感就是不来电,思绪总是跳不出崔颢诗的意境。

于是丢笔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其实这两句诗只是后代的僧人经过黄鹤楼时杜撰的两首诗偈。

但对于崔颢,李白是既服气又不服气的这点是可以肯定的,于是他便独自乘船到江南一带漫游去了。

后人为纪念此轶事,还专门在黄鹤楼公园修建了一座亭,取名“搁笔亭”。

黄鹤楼名扬千古的背后,是两个大唐诗人的斗诗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不过李白离开武汉的时候,仍然对此耿耿于怀,心意难平,于是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写出一首能匹敌崔颢《黄鹤楼》的佳作。

多年后,当李白漫游金陵,看见金陵凤凰台时,他觉得机会正在向他招手。

李白登上凤凰台,抚今追昔,生出许多感慨,于是拿起笔来题下一首诗,《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实这首诗吧,形式上化用和借鉴了崔颢的《黄鹤楼》,而内容、境界均不相同。

但实际上,崔颢的《黄鹤楼》也化用了前人的诗作,它与初唐诗人沈佺期的《龙池篇》颇多相似之处,来看看这《龙池篇》。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沈佺期去世的715年,李白14岁、崔颢11岁。作为“一时沈宋”的唐诗格律诗先锋人物,他的作品,崔颢、李白不可能没读过没学习过。所以,这种写法,在当时应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

李白写完之后,似乎长舒一口气,算是了了心中一件憾事。毕竟在同时并世的诗人中,能入李白的法眼的,除了崔颢,唐代诗人中似乎没有第二个人有这份荣幸。

而对这首《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是满意的,这也是他少有的七律,诗风豪放自由的李白其实很少写格律严谨的律诗。

黄鹤楼名扬千古的背后,是两个大唐诗人的斗诗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两首诗谁更胜一筹,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争论不休。但在我心中,这两首诗难分伯仲,都好。至于思乡与忧国,只能说各怀心腹事,身置不同境。而后人各人的出发点与看法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各人的喜好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后来,明末清初有一官员宋荦在黄鹤楼题了一副著名的对联化用了崔颢和李白两首黄鹤楼诗的意境且不留痕迹,非常高明,也算弥补了李白“有景题不得,崔颢在上头”的遗憾吧。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十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黄鹤楼一直是武汉的地标,千百年来留下了无数的故事与传说,还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和历史,后更因这两个诗人的斗诗而扬名千古。每每读到这些诗词,于我而言,更多了一份对黄鹤楼的热爱。

但我有时也会遐想:假如李白,先于崔颢写黄鹤楼,不知诗仙李白会留下怎样的惊人绝唱。而崔颢又作何感慨呢?

黄鹤楼名扬千古的背后,是两个大唐诗人的斗诗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小银子壁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大唐   黄鹤楼   诗风   诗人   金陵   律诗   凤凰   黄鹤   鹦鹉   李白   芳草   名胜   千古   朋友圈   两个   故事   时尚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