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有“三早”和“三不”的习俗,是指啥?

马上就要过年啦,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过年啊,并不只指除夕一天,除夕和大年初一合起来才被称为过年。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不理解啦,这是为什么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呢,辞旧迎新就是过年的意义所在啦,也就是说要从上一年的最后一天来到新一年的第一天才算是过年,所以老祖先们就将除夕到春节这整个过程称之为过年

过年有“三早”和“三不”的习俗,是指啥?

过年的官方名称就是春节了,这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它其中不仅蕴含着百姓一家团圆的期盼和对来年和和美美的向往,也彰显着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和历久弥新的智慧,那些千年之前的记忆和习俗通过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留在了现代,让我们在除夕这天通过美食美景和那些传统习俗跨越了千年时光,和先辈们一起来共享这美好时光。所以,接下来就由十三当一次传统习俗的解说者,向大家讲述那些千年之前的瑰宝。

三早

一、早起床

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一个传统就是守岁,在除夕那天晚上,要准备一桌年夜饭,然后一家人聚在一起,边吃边聊一直到晚上的12.00,即到来年的开始才算结束。而在第二天的早晨人们又要早早地起来,去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叫做接福,起得越早福气就接得越多。

过年有“三早”和“三不”的习俗,是指啥?

在农村过年的接福仪式是非常隆重的,人们要早起之后打开大门在院子里放炮,以此来迎接财神福神。不过现在好多地方已经不让放鞭炮了,但是大家也一定要记得早起哦,毕竟一日之计在于晨,新年的第一天告诉自己来年要努力,争取做更棒的自己。

二、早接福

早晨接福就是早早地打开大门,让福气来到你家,毕竟勤劳的人们运气不会太差,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嘛。

三、早拜年

接福之后就是最最最令人激动的拜年啦,一般的习俗是,小辈要向长辈行礼,说祝福的话语,如“身体健康”“万事胜意”,而长辈要提前给小辈准备压岁钱,在给压岁钱时也要说一些对小辈的鼓励和期盼,例如“学业有成”之类的。

过年有“三早”和“三不”的习俗,是指啥?

记得十三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这个环节了,因为拜完年以后就有压岁钱拿,可以在年后的年会上买两个油糕来尝尝,所以小编在行李时就格外认真,还会提前背一小段祝福的话,所以各位看官们拜年的时候也要认真呀,希望大家都可以拿到一个美丽的红包哦。

三不

一、不催床

大年初一在传统习俗的定义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所以这一天所有的话语都要讨一个吉利,而在古代催床与催命鬼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出现家里有人在生病不能早起的特殊情况就说在纳福,以此来讨个好彩头,希望明年顺利。

二、不骂人

正月里要和气,家长不能骂人,骂人是非常不吉利的,在正月里骂人可能会导致未来一年家庭都不和谐,所以家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般都会在腊月二十九就告诉孩子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此来避免不吉利的情况。

过年有“三早”和“三不”的习俗,是指啥?

三、不扫地

大年初一这一天是不能扫地,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是财神和福神向人间散发福气的时间,而如果人们扫了地就会把家里的福气给扫出去,来年都会福气稀少。所以,人们就定下了大年初一不扫地的规矩。

短短的几个小传统却蕴含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大智慧,古代的人们依据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习惯,所以三早中就有两早来提醒人们应该早起,以此来延续农业文明的发展,避免出现社会动荡。而要拜年中也体现了传统礼仪中的尊老爱幼,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儒家的伦理思想始终对这个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所以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的重点。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中华文明中的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去遵守。

过年有“三早”和“三不”的习俗,是指啥?

好了,今天十三的分享就到这里啦。评论区留给你们哦,想要赚钱多多,福气多多的家人们一定要谨记这些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福神   小辈   压岁钱   财神   来年   除夕   正月   福气   习俗   早起   年初   千年   古代   传统   社会   传统习俗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