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典故:大禹治水

前3376年的六月初六,大禹出生在广柔县西70里。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他是大禹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夏朝历史典故:大禹治水

公元前2100年左右,洪水经常泛滥,无边无际,大水淹没了所有田地,冲毁了房屋和村庄,猛兽和毒蛇到处祸害村民和牲畜,村民流离失所,很多人背井离乡,村民活的水深火热中,他们的生活过的痛苦极了。

洪水给村民带来的日子苦不堪言,这个洪水必须解决。这时,有一个名叫鲧的人带领大家治水,他知道用提坝挡水,好几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减退。接着是他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自己的故乡,一去就是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他到处奔波,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他一次也没有进家门看一眼,他认为治水最要紧。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夏朝历史典故:大禹治水

禹吸取了鲧的治水失败的经验,采取了疏导的办法治水。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夏朝历史典故:大禹治水

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石山   大禹   梁山   鲤鱼跳龙门   夏朝   大禹治水   风餐露宿   穷乡僻壤   中原   黄河   水淹   典故   洪水   龙门   后代   家门   村民   地方   时尚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